福安:一体化管理 群众家门口有“医”靠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9-05 17:50:34


“以前做心电图、雾化都要跑医院,来回路上折腾,还要预约排队,现在家门口就能做这些检查,方便多了。”近日,在福安市城阳镇瓮窑村第四卫生室内,村民江瑞云做完心电图检查,为村卫生所日益完善的医疗功能连连称赞。

村级卫生所是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络的“网底”。为推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让群众“小病不出村”,近年来,福安市着力推动村卫生所一体化管理,通过完善村卫生所建设、补齐医疗设备、配强村医等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升级改造 基层就医更便利

在溪柄镇溪南村,卫生所整洁宽敞,诊疗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公共卫生室等“五室”俱全。

“以前,村卫生所可不是现在这样的。”正忙着为就医村民检查的郑发华医生说。作为溪南村卫生所“蜕变”的亲历者,郑发华回忆,以前,村卫生所是土瓦房,环境很差,只配备体温计、血压计等简单的医疗器械,能为村民提供的医疗服务有限。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卫生所重新建设,逐步配套了电脑、制氧机、专门的电冰箱、熬药机等,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村卫生所环境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切实给村民就诊带去了方便。村民郭木娇说:“以前,村卫生室的条件有限,不能刷医保,也没有基本药物,很多病看不了,都得去大医院,不方便。如今常见的小病都不用出村,看病更加省心了。”

自2011年起,福安市持续推动村卫生所(室)标准化建设,通过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让基层医疗条件得到全面升级。“福安已对所有村卫生所进行标准化建设,近两年,市里每年安排1200万元用于村卫生所扶持,目前,已有207个卫生所实现一体化管理,网络、电脑、读卡器等设备已配备齐全,医保刷卡报销等功能实现行政村村级医疗服务全覆盖。”福安市农村医务服务中心负责人陈祥赠介绍。

对村卫生所实行一体化服务带来的变化,城阳镇瓮窑村第四卫生室主治医师曾铃光有切身感受,瓮窑村常住人口有3000多人,村卫生所配备医疗设施简单、服务项目少,村医看病也存在爱莫能助的困扰。“开展一体化服务以来,上级部门加大了技术、资金、设备等扶持,现在卫生所服务覆盖面广了,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资源下沉 基层就医更安心

村医队伍稳,农村医疗才能稳。“针对乡村医生老龄化问题,我们依托闽东卫生学校资源,每年选送二三十名青年参加专业学习,毕业后直接进入村级医疗机构服务,为当地乡村医生队伍提供重要补充。”陈祥赠介绍,目前,闽东卫生学校共培养农村医学专业人才200多名。

为让乡村医生能更好扎根基层,2014年起,福安每年投入300多万元为在岗乡村医生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600多万元用于乡村医生岗位基础津贴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并为207个一体化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每月发放1500元工资,办理医疗机构责任保险。

村医是直接面对基层患者的“首诊”,也是传递上级医院先进医疗技术信息的主渠道,为充分发挥村医“上通下联”庞大的网络作用,福安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05个,签约覆盖群众30万余人,各类重点人群覆盖率达70%。

“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血压、血糖测量等服务,如果遇到重大疾病,经家庭医生建议,再转诊到上级医院,将分级诊疗落到实处。”溪柄镇卫生院院长陈新表示。

目前,福安已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模式,激发基层医疗机构活力。“通过强化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识别的培训,及时发现急危重症患者,通过双向转诊系统转至上级医院,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城阳镇卫生院副院长陈锦峰介绍。

“下一步,我们将每年增加200万元,逐年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同时着力调集多方资源,推动人才、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向守护群众健康领域聚集,做优做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陈祥赠表示。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通讯员 陈雅芳

编辑:宋诗莹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陈菁婧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