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渔 渔业增效 渔民增收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5日来源:今日福安网站作者:王旺声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今日福安网站发布时间:2008-02-25 04:26:55
 “20亩淡水池塘养殖,平均亩产量2500公斤,亩产值近4万元。”养殖专业户郑绍光,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他说今年要扩大养殖面积。2月23日,被评为“福安市淡水养殖大户”的郑绍光,受到市里的表彰刚回村就来到养殖场,指导工人挖掘新池塘。
    郑绍光是康厝乡南洋村的淡水养殖专业户,他的养殖效益是我市大力发展科技渔业,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缩影。据悉,该福安市针对去年“圣帕”、“韦帕”台风给渔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情况,及时提出“鱼类损失,藻类补,海水损失,淡水补”的救灾保收方案,采取了显著成效,实现年水产品总产量65342吨,比增4%;水产品总产值67000万元,比增3.8%;水产品加工值9320万元,比增3.3%;渔民人均收入4100元。
     去年“圣帕”、“韦帕”台风给我市渔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灾后,我市大力实施救灾保收计划,水产部门组织水技人员深入渔区指导生产,指导群众因地制宜,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龙须菜与海带轮养,发展申福1号紫菜新品种,在内陆地区发展淡水养殖,及时调来鱼苗补充,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和鱼病防治,最大限度弥补灾害损失。在浅海养殖方面,他们适当减少贝类养殖规模,推广浅海三大藻类养殖,目前藻类养殖规模已扩大到1万亩,浅海养蛎600亩,滩涂养殖贝类2万多亩。积极推广大弹涂鱼养殖5000亩,瓶养章鱼30万瓶,还开展了鲍鱼、星虫等特色品种养殖。在淡水养殖方面,建立了“五溪、十库、千亩塘”郊区淡水生态养殖圈;在康厝、穆阳、溪潭等乡镇建立淡水养殖示范基地。2007年,全市共引进了美洲黑石斑、东方鲀等海淡水养殖优良品种10多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大力引进推广了名优品种养殖,促进了渔业增产、渔民增收。
     我市加大科技兴渔力度,积极开展水产技术培训,对水产养殖专业户、科技示范户重点进行培训,再通过他们向渔区群众普及养殖新技术。2007年共举办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病害防治、大弹涂鱼养殖、淡水养殖技术等各类水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7期,受训750人。同时,还编写印发水产实用技术资料8种3000份,积极深入渔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指导和咨询服务,积极引进推广水产养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切实为渔民解决养殖、加工、销售等一系列难题。此外,我市还在南洋、松罗淡水养殖示范基地,鲜艳沃海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等,培植了海淡水养殖科技示范户30多人。分布在沿海养殖区的科技示范户,成了科技养殖带头人,他们言传身教,为养殖户传授技术和经验,也为科技兴渔加温添热。
     我市还认真开展一师一项目“名师带高徒”结对帮带活动,组织水技工程师每人每年挂钩一个重点渔业村或渔业生产基地,承担一个水产技术攻关项目,提高水产养殖科技含量,促进渔民养殖户增收。养殖专业郑绍光,是“名师带高徒”结对帮带活动的受益者之一。溪尾镇溪邳村20多户养殖户,在水产部门专家、水技工程师的指导下,发展海水瓶养章鱼,获得良好效益,全村瓶养章鱼8万瓶,产值达96万元,纯利近50万元,养殖户户均收入2万多元。(王旺声)
作者:王旺声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