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收?福安这个村的村民们开始种桑养蚕……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0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9-20 17:44:48

近日,记者在坂中畲族乡许洋村多媒体蚕房内看到,村民们正用刚采摘的桑叶投喂桑蚕。“目前桑蚕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期,每天都要大量供食,现在部分桑蚕已经开始进‘窝’吐丝结茧了。”许洋村前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成志介绍说。

许洋村本来不养桑蚕,村民主要以耕种农作物为生。“种桑养蚕”项目在村里传开后,如何种?如何养?往哪销?成为萦绕在村民心头的疑惑。为充分调动广大蚕农的积极性,保障蚕桑产业的良性发展。许洋村种桑养蚕试点项目成立专业合作社,由支部领办,村委负责固定资产投入,实行活动股份制,村民可工时入股、土地入股,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试试看。”林成志向记者算了一笔“土”账,“我用两亩土地入股,农闲时间种植桑树,11天内如果桑蚕没养好,成本大概350元,11天后我又可以开始新的一个周期。”

“老书记,蚕房湿度过高,把室内窗户全部打开。”许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文勇通过多媒体托管式现代蚕房技术监测中心后台实时向村民语音对话,对其技术上进行指导。多媒体蚕房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开展蚕桑种养技术培训,解决养殖户的技术和经验不足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种桑养蚕户的种养技术。


“目前共有22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其中,三户六个人开始第一批试点。现种植桑树12亩,养蚕0.9张种(2.7万只),当前处于桑蚕结茧阶段,预计卖出可赚三千多元。”王文勇说道。

“种桑养蚕”项目不仅成了村里的特色产业,也让部分村民多了一份收入。“我以工时入股,农闲时,在这干些活,还能多赚一些零花钱。”王容儿笑呵呵地说。

“养蚕产业最需要克服的就是蚕种的人工孵化技术难题,有了这个技术,我们才能够有计划地组织蚕桑生产,为村民增收。”坂中畲族乡政法委员、副乡长郑雄武表示,此次许洋村实验试点项目的成功是坂中畲族乡推动支部联盟,打造区域产业带迈出的重要一步,该乡将把许洋种桑养蚕模式向山区各村辐射开来,打造区域性特色产业带,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记者:蒲允静 林国杰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