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周末,成群结队的游人来到福安溪柄镇茜洋村……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9-12-31 17:37:58


福安新闻网消息(郑望)冬日周末,成群结队的游人来到福安市溪柄镇茜洋村。走近闽东首个水利文化主题公园,在与水共舞中,回归自然、愉悦身心,聆听一条河流流淌着的故事。


长忆茜洋溪水流,难忘经典是茜安。据史料记载,在1958年之前,福安溪柄、赛岐、湾坞等地常常遭遇旱灾。在一份当时福安县向省里申报水利项目的材料中写着:“溪柄等4个区十个公社土地肥沃,为我县主要粮食产区。但因为水源缺乏,历来受旱严重,农业生产不稳定,解放后,除1952年外,其余年份均遭受不同程度灾害,一般减产三到五成,严重时绝收……”


为改变这一现状,1958年6月1日,一场水利工程攻坚战打响——茜安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渠首位于溪柄镇茜洋村,渠尾终于湾坞镇深安村,全长65公里水渠通过将茜洋溪水引入溪柄、赛岐、湾坞等地重要产粮区,以解决当地用水难的问题。当时在交通不畅、缺乏机械的条件下,福安人民举全县之力,一万多名技工和民工顶烈日、冒酷暑,战洪水、迎寒风,用手推肩扛,不讲条件,不计酬劳,鏖战150天,凿65公里“闽东红旗渠”,创造了当代愚公移山的神话,在福安兴修水利的历史上铸起了永恒的丰碑。


溪柄、赛湾,坝高渠长,茜安人哟,硬生生让这块旱地腾起绿浪!忘不了,狮子头一级电灌,引水配套,5台机组日月奔忙,遂使亩产超千斤的夙愿,插上翅膀。最是改革开放,茜安,宛如千手观音手洒瓶浆,嫣然化作,防汛抗旱饮水发电的“福建样板”。至今,这一水利工程不但仍然忠实地呵护着下游的万顷良田,而且还扩建引水供应湾坞半岛,支撑千亿产业集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水是构成风景的基本要素之一,无水不成景,水利工程形成的水体景观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新颖的结构形式,风格迥异的水利工程建筑物本身就能构成旅游景点。近年来,该水利源头与毗邻的文创村落串连成线,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假日休闲的好去处。茜安以创建水利主题公园为载体,推进水文化建设。经过一年紧张施工,茜安水利文化主题公园于2019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该公园依托赛江一级支流茜洋溪和茜安水利工程,临近溪柄镇茜洋村及坑边自然村,建设范围上游起于茜安水利拦河坝,下游终至茜洋分洪闸,以茜安水利拦河坝、渠首、干渠、分洪闸、纪念碑等实物,结合茜洋溪周边优良水生态环境布局。配套建有长幅浮雕、曲水亭、滨水步道、水利丰碑墙、休闲广场等。工程总投资约200万元,综合治理河岸0.75千米,新建护脚248.04米,干砌河卵石护坦869.46立方米,新建水利主题节点3处,生态修复(绿化补植)1405.3平方米,水闸管理房立面改造340平方米。同时,水样年华里,创新“串珠公园”理念,将茜安水利文化与柏柱洋红色文化串起区域特色文化,开启溪柄镇红色水利旅游全新画卷。


午后,日光盛炽。沃野上的芒草逐渐开花,似雪般染白了整座渠首浅滩。堤坝上的一棵棵芦苇静静地生长劈开了一条水路,河流、湖泊与水利工程在大自然和人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出绚丽多彩的水利景观。茜安水利文化主题公园保持现有水利建筑风貌,新建水利主题节点,重述水利精神,弘扬水利文化。后期,还计划5G加持数字水利功能区,全面展示河长制起源、推行背景、组织体系,河长制工作目标任务、工作制度。全力推进“花化、美化、彩化”建设,具备节水、护水以及水文化知识宣传功能,丰富水利主题宣传,提升民众爱护水、保护水、珍惜水的意识,让“生态治水”措施随处可见。同时,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以水为“笔”,绘就生态画卷,全力推进辖区水系河道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让水系沿线持久美丽,也成为溪柄镇打造生态旅游文明乡镇的一张新名片。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