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带着推文向我们走来的是
福安城南,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古人曾赞:“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而“龟湖夕照、南野桑荫、马屿香泉、鹤岫朝烟”四大韩阳胜景,正镶嵌于这片山水之间,千年如画,韵味悠长。
穿行在今日城南,既可触摸唐至明清的古建遗韵,又能领略现代烟火中的诗意生活。这里有夜市的热闹非凡,也有文创集市的新潮创意;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温度,在城南交汇出独有的生活美学。
今天,让我们一起——
遇见最美的福安城南!
城南街道
城南街道设立于1991年,因位于福安市区(原韩阳镇城区)南部而得名。街道总面积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万人,辖南郊、南湖、东风、莲池、官村五个社区和程家垅村。北与城北街道接壤,西与阳头街道隔富春溪相望,东、南与城阳镇接攘。交通便利,温福高速公路福安连接线的出入口位于境内,104国道穿境而过。辖区内商贸繁荣,大小企业商家约2000家;系福安金融、商贸中心。
穿越千年,遇见历史的城南
Whispers of History
城南莲池历史文化街区是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南历史文脉最为深厚的一隅。
莲池之名,始于南宋淳祐年间,县令林子勋引水凿池以治火,遂成地标。其后,福文化因水而兴,文风因地而盛。街区内文物古迹、历史景观星罗棋布,令人心驰神往。
三宝寺、七圣宫、天后宫、三贤祠、基督堂等古建自唐代绵延至今;二十余座明清古民居星散其间;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文化点92个,记录着明代御史郭文周、“八闽解元”陈从潮、进步画家郭梁等福安历史名人的足迹及大观台抗倭、三官堂刘中藻抗清殉节等民族英雄事迹。中共福安县委旧址、新人书屋地下党联络站等红色地标,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庄严与光辉。
城南,是福安老城文化的根脉所在,是展现福安福文化、体现福安历史面貌的窗口。
“福”文化浸润,城南的民俗与非遗
Where Folklore Dances with Heritage
在城南的大街小巷,亭台便是舞台。在莲池后巷,国家级非遗“平讲戏”、福安评话、幔帐戏等轮番上演,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沉醉沉思。街头巷尾,银器锡雕、畲族服饰等非遗技艺活态展示,诉说着城南千年的民俗韵味。
在东风社区东门头,有一条流淌着喜庆记忆的婚庆民俗文化街区,被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作“喜街”。旗袍、龙凤褂、金银器琳琅满目,明清古建鳞次栉比,见证了百年来的风华与变迁。
这里汇聚着福安市60%以上的金银饰品珠宝行与传统婚庆用品商铺,是福安民间工艺的集中展示地。随着老街区的焕新复兴,街区内婚庆习俗、乔迁礼仪、金银器制作技艺陆续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
“福”文化,在城南街巷间温润流淌,根植于生活,也滋养着人心。
天马山,城南的生态浪漫
Symphony of Wilderness
位于城南南大门的天马山,是市民心中的“名山”“福山”。山林郁郁葱葱,香泉寺、天堂禅寺、观音阁等古庙静立山中,烟火与清净共生共融。
每年农历二月二,天马山五福楼上福灯高悬,楼前彩龙起舞,锣鼓喧天;洪钟撞响,声震四野;书法雅集,百“福”齐聚。人潮如织,或品福、或赏福、或祈福,处处洋溢着祥和与喜悦。
这里还建有全省首个县级植物园——福安植物园,山茶园、丹桂园、木兰园等九大专类园区各具风采,步步皆景。登顶遥望,一览大美韩阳,幸福感与归属感油然而生。
这座承载着城南故事的青山,以独特的人文温度与自然之美,将市民的日常生活书写成隽永的城市诗篇。
古韵新潮并蓄,老街焕新生机
Ancient Rhythms, Modern Beats
近年来,城南街道以“一轴续脉、两山为核、三带呈福、多点活化”的思路,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建设,对莲池、东风各条街巷整体立面、住宅楼进行改造整修,并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对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建筑、古民居进行修缮复原,逐步实现“福满莲池,喜盈东门;全家福安,古韵新城”的美好愿景。
在此基础上,街道还引入古玩鉴赏、精品咖啡、茗茶品鉴等文旅业态,激活老街经济,提升城市生活质感。
而坐落于湖滨北路片区的花漾街区,是宁德市唯一省级城乡品质提升花漾街区样板工程。这里背倚湖山,西临龟湖,风光旖旎,现已成为福安年轻人工作之余必去的网红打卡点。街头小酌、文艺沙龙、朋友聚会……在这里一站式感受生活的美好瞬间。
以文化为魂,以山水为韵,以生活为本。历史与现代牵手,传统与创意共舞。城南街道正在持续构建“文商旅”融合发展新生态,推动“福文化”引领“五福新城”建设,打造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山水人文新城南”。
若将福安比作一首韵味悠长的诗篇,城南街道便是那画龙点睛的诗眼,凝聚着这座城市的灵韵,勾勒出独特风情与万千风华。
奎光璀璨莲池畔,古巷东风喜绵延。
南湖曲巷织锦绣,熙攘南郊绘斑斓。
程家垅口寻幽梦,官村桥头望远天。
五福城南多胜景,山水人文韵未阑。
来源:城南街道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