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委书记金敏:脱贫不脱钩 落实十举措精准扶贫到村到户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9日来源:人民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人民网发布时间:2021-03-19 08:05:53
原标题:福安市委书记金敏:脱贫不脱钩 落实十举措精准扶贫到村到户 金敏调研芙蓉李种植情况 人民网福州11月3日电(谢曦)上世纪80年代末,宁德地委、行署启动了“造福工程”,拉开了福安市连家船民大规模搬迁上岸的序幕,福安市连家船民迎来了新生。福安市在扶贫开发历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扶贫传统,全市大力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帮助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渔民上岸致富暖民心。日前,福安市委书记金敏接受人民网专访,与记者畅谈扶贫开发工作的典型经验及新时期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新思路。 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是连家船民聚居的纯渔业村,在今年公布的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榜上有名。而过去,这个地方确是“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漂泊水上度时光”的光景。 福安市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程一直在不间断地实行,先后建造了溪邳造福新村和5个安置点。目前溪邳村的连家船民已全部上岸定居,8个自然村共632户2698人圆了“安居梦”。并且通过发展水产养殖、海上运输等,解决就业、增收问题,2014年渔民纯收入达13590元,村财收入达105万元。 1998年12月1日,在宁德福安召开的全省造福工程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上,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抓住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什么最困难,就解决什么问题”。 接力前行,干在实处,金敏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理念至今仍然是福安市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源头。 推动实施十举措到村到户工程 而这根传统精神主线的延续,则体现在福安市精准扶贫中让造福工程到村到户的举措上。 金敏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福安市每年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500户2000人以上;2015-2018年,每年完成30个自然村整村搬迁,计划用4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市120个30户以下偏远山村约1918户8225人的整村搬迁;并确定潭头镇、溪尾镇为市“整村搬迁、集镇安置”造福工程搬迁安置集中试点,采取“整村搬迁、镇区集中安置”的做法,逐个“消灭”小自然村。 然而,渔民上岸只是万里扶贫路的开始,到村到户举措远不及此,金敏说,渔民上岸定居后,仍然面临着生活困难、村内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如何避免村民重回海上漂泊,福安党委政府可谓煞费苦心。 为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效果,福安市提出了建档立卡到村到户、整体推进到镇到村、培育典型到村到户、政策覆盖到村到户、能力培养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资金项目落实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社会保障到村到户和小额信贷到村到户等一系列到村到户措施。今年以来,福安市“十个到村到户扶贫工程”,己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造福工程到村到户项目方面,目前,已动工731户3030人,已建一层700户2902人,完成投资10973万元(其中建房投入10238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1%。整村推进到村项目方面,18个乡镇的31个偏僻山区自然村515户2318人已开始组织实施整村搬迁,集中营建19个集中安置点。 扶持产业到企到村项目方面,安排下达4100万元的扶持农村产业专项资金,组织开展“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工程”,重点扶持2个千亩高优农业园、3个标准化茶庄园、4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23个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以及葡萄、水蜜桃、杨梅、芙蓉李、坦洋工夫、油茶、绿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并组织福安十家茶叶重点企业参加米兰世博会参展,“坦洋工夫”红茶成为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此外,福安作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启动实施了科技部、财政部的《中国南方葡萄产业技术提升与集成推广项目》,在全市建设1个100亩葡萄新品种示范园、30亩良种育苗基地、10个各100亩的大棚设施葡萄示范基地,推广建设2万亩的搭建避雨大棚设施,可使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000万元,人均纯收入增5000元,增加返乡就业人员1.5万人。 政策扶贫、兜住底线是保障 作为宁德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福安市精准扶贫精准脫贫举措确有许多是值得福建全省学习的创新之处,有些还在全省得到推广,金敏将此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在加大财政扶贫投入上,市财政增加在以下10个扶贫项目中扶贫投入资金达7975万元,力度之大是历年从来没有过的。 福安市本级财政从2015年开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补助己列入福安市笫四批的52个省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安排600万元,扶持范坑、松罗、晓阳、上白石4个贫困乡镇;安排300万元贴息资金,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用于发展增收脱贫项目或自建自住房屋,按照基准利率给予贴息;安排12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高贫困户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资金补助标准和自然村整村搬迁补助;安排配套建设资金500万元,用于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安排5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培育评选10个“市级精准扶贫示范社”;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试点互助合作基金;筹集500万元的扶贫信贷风险保证基金,对有生产经营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提供推介担保;一次性借给市农户自立服务社1000万元,作为增加贷款基本金,借款产生的利息(年约110-120万元)作为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项目贷款贴息;安排4100万元的扶持农村产业专项资金,帮助农村发展扶贫增产增收项目。 二是在上级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分配上。今年福安市将福建省财政下达的三批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10万元,全部发放给11个乡镇、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2500-3500元,帮助他们发展种养加“短平快”扶贫项目。共扶持贫困户514户。改变了往年“大水漫灌”、“洒胡椒面” 的现象。 三是在开展“一对一” 结对帮扶上。福安市安排了福安经济开发区、湾坞镇、赛岐镇、城北街道对口帮扶松罗、范坑、晓阳、上白石4个乡镇,每年对口帮扶资金20-30万元。 四是在扶贫资金监督管理上。对下发的“造福工程” 补助资金,均实行“直接打卡到户” 的做法;对福建省、宁德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统一建立“扶贫专户”,实行封闭式运行,报账式管理。这是福建省率先实行该做法的县市。 五是在驻村下派干部管理机制上。福安市建立了“下派挂职书记责任管理、工作例会、激励表彰、扶贫项目资金专户管理、财政报账、项目资金阳光操作、推行政务公开和民主听证管理、挂钩帮扶宣传报道、帮扶资金财务审计督查、学习交流回访” 等十项机制作法,在全省宣传推广。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