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栽培梨的
三大起源中心之一
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在近日公布的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中
闽籍教授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张绍铃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绍铃(右一)
“梨首席”,究竟牛在哪?
40年来
张绍铃只专注于一件事
那就是梨的基础研究和产业推广
让大家吃上“宝藏好梨”
他和他的团队破解了
梨树自花授粉不结实的产业问题
完成了梨的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
以及梨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
与高效育种的技术创新
……
简而言之
就是成功让梨
“好吃”“好看”更“好种”
“等我长大了
一定要种出最大最甜的梨!”
从少年时起
张绍铃心中就有个朴实的梦想
1961年
张绍铃出生在福建福安
恢复高考后
考上了福建农学院
进入果树专业学习
他尤为珍惜这个
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
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
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
把钱攒下来买书
此后,他辗转
山西、河南求学、工作
一直怀揣着“种梨梦”
1999年
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张绍铃
到南京农业大学任教
当时南京农业大学没有人研究梨
为了建设试验基地
他自掏腰包引进了
200多个日本梨品种
在学校江浦农场建成了
10亩梨种质资源圃和试验园
没有团队,也没钱雇人
张绍铃只好带上两三名学生一起下地
嫁接、修剪、施肥、除草
浇水、打药等都是亲力亲为
这一干就是六七年
种好梨,并不简单
梨不喜欢“近亲结合”
基因组杂合度非常高
不同品种的梨之间才能互相授粉
为了掌握梨
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果实风味等
这些控制梨性状的“通关密码”
2008年
张绍铃率先在国内提出
在梨上使用分子标记技术
着手梨的基因组测序
梨遗传图谱里
注释了梨的4.2万个基因
提供了梨的重要遗传信息
果实大小、甜度
甚至果皮的颜色
都可以在苗期实现精准筛选
有效提高了育种的效率
张绍铃自豪地说
“有了基因图谱
光是育种效率就可提高3-4倍”
为了帮助农民“种好梨”
张绍铃的足迹遍布
全国20多个主产梨省区市的
120多个县(市)
累计开展技术培训及
现场指导230余场
他带领体系的专家、成员们
面向产业重大需求
开展科技创新与工程化应用
使我国梨产业的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了40%
优质果率提高了15%以上
中国梨产业品牌热点词云图 图源:云果产业大脑
去年7月
张绍铃和专家团队就曾来到
“中国黄花梨之乡”三明建宁
进果园现场指导
察看黄花梨新品种生长
以及避雨栽培
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等情况
帮助企业和种植户们解决实际难题
让建宁县广大果业企业和
种植户们受益匪浅
“其实是否当选不重要
活儿还是照样干
只是以后要求更高了
要为国家的梨产业和
果树产业发展作出更多努力。”
在得知自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
张绍铃说
“我希望有一天
‘梨业强、梨农富、梨园美’的
‘梨园梦’在中国大地上成为现实。”
惟精惟一
做到极致
祝所有专注于热爱的人
都能碗中粮满、盘中果香!
来源:福建发布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