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安市上白石镇里曹线坪庄村至占西坑自然村公路改建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该工程起点位于坪庄村,终点位于占西坑村,公路建设长度 2.3公里、宽 6.5 米,按双车道四级道路标准建设,预计路基工期6个月。该公路实施改建后,将进一步改善里垄坑村及周边村庄的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出行,有效开发山区资源,激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条条崭新铺就的道路展现着里垄坑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件件为民办实事的案例赢得了村民的声声称赞。
近年来,福安市上白石镇里垄坑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以组织建设为保障,整合村级资源,走出一条山乡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先后荣获宁德市级文明村、福建省级美丽乡村、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202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756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2.66万元。
党员领航 老村焕发新貌
“以前村里房子破旧不堪,房前屋后各种私搭乱建特别难看,全村就剩下几十个老人,都没有什么产业,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说到以前村里的样子,年过七旬的龚淑容不由地叹气。
占西坑村地处偏远,是一个畲汉共居自然村,山林陡峭,基础薄弱,地跨里垄坑行政村和坪庄行政村。
实处为民才是情,用心惠民当己任。基于村中情况,里垄坑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施“三个一”党建民心工程,即一名党员挂钩一户贫困家庭,一家党员企业提供一个扶贫项目,一名党员负责一条路等党建民心工程,创新“党支部+公司+群众”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养殖等绿色生态农业,推动党员领办项目6个,党员帮扶11户群众,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我们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完善网格治理模式,分别由3个自然村选出一名‘村长’,建立3个网格,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队伍,常态开展‘三清五乱’家园清洁活动,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高群众‘门前三包’意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里垄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清说,党员干部在“两违”拆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主动亮身份、践承诺,还探索推行“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换奖励”的管理模式,以行动积分兑换生活物资等措施,激发群众自治动力。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是最亮的底色。在陈清的带领下,里垄坑村近几年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进村公路、环村步道、农耕水渠、立面改造等项目快速推进,群众从“看客”变成“维护者”,乡村治理逐渐由“干部单打独斗”转向“干群联手出击”。
群策群力 共谋发展篇章
道路更宽敞了、河道更干净了、环境更宜居了、生活更舒心了……放眼望去,里垄坑村农家院落干净整洁,邻里其乐融融,一幅秀美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干部为我们着想,我们也应该为村子贡献一份力。”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下,一些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起了花草,建起了小庭院,村民陈焕铃看到这些变化感慨良多。
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里垄坑村还建立领办项目清单,明确责任人、期限,晾晒比拼,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于群众对村级事务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里垄坑村坚持“群众提、群众商、群众评”,采取“线上+线下”服务全覆盖,同时成立“议事小组”、开设“群众说事”讲坛,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提供精准服务。村“两委”换届后至今共解决为民办实事28件。
环境改善了,人才发展要跟上。里垄坑村依托“乡村众创空间”“乡土人才”等资源,引导返乡大学生、农民工和其他人员回村创业。还聘请农技专家、青年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职业技能、新媒体运用等方面培训。建立了“土专家”“田秀才”、创业导师、科技特派员等62人乡土人才管理库,培养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引进入驻创业企业68家,帮助解决6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脱贫致富,呈现多点开花局面。
来源:闽东日报 记者 缪星 通讯员 雷津慧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