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消息(记者 周邦在 文/图)连日来,福安范坑油茶正进入采摘时节,从3年前50公斤25元到如今最高价50公斤120元单价,3年来福安油茶价格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另一个好消息是,日前,经省财政厅、林业厅正式批准福安实施2010年现代农业(油茶)生产发展项目,该项目将新造油茶林2869亩、改造油茶林1885亩,将有效推进福安市油茶产业的发展。
油茶是福安的特色资源,现有面积11.88万亩、产量300多吨。福安发展油茶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范坑、潭头、上白石等6个乡镇。建国前,福安油茶曾一度荒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扶持油茶林垦覆,拨款投资改造低产林。1958年福安油茶大获丰收,总产油737吨,创此前历史最高水平。范坑乡墩头村千亩油茶林更是平均亩产油12.6公斤,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当年的村支书郑红和晋京受奖,周恩来总理欣然题写“绿色油库”锦旗。此后多年间,全国油茶现场会两次在墩头村举办,郑红和被评为全国劳模,再度晋京,据说还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范坑油茶名声从此不胫而走,写下了一页辉煌。 范坑油茶更是目前全国油茶树种中最珍贵、最晚熟的立冬籽品种,生长期长达13个月之久,历经四季云滋雾养,“头吃土,尾吃露”,营养丰富。油茶树花开于秋季,果实成熟于次年花开时节,花果并存,因此民间有“抱子怀胎”的说法。再加上,范坑油茶生产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拥有一定知名度,且其生长过程中少有施肥喷药,营养成分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高山土壤,是一种难得的纯天然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广。2007年后,在政府引导、科技示范、企业加盟,沉寂了十多年的福安油茶重现生机。
多年从事油茶科技研究工作的福安市林业局专家姚克平告诉记者,对广大茶农而言,油茶就像是大自然恩赐的一只“金饭碗”,它适应性强,不与季节争农事,不与稻蔬争好地,垦覆容易、管理便捷,投资少又省工,就是不施肥也不讲究,且采摘期短,仅需6至10天,又逢农闲季节,即便在外务工,也可短期回乡劳作。沉寂多年的“金矿”,复苏在即。
今年6月份,福安市政府出台《福安市油茶基地建设技术标准及实施方案》,由福安市财政筹集资金3000万元,对每亩给予600元补助;确保五年内建成优质油茶基地5万亩;同时,市财政还将提供无息周转金支持油茶良种培育,对培育嫁接苗按每株提供0.8~1元周转金的标准支持育苗单位,确保五年内产出油茶优良苗木500万株;并建立油茶加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争取企业实现年产值1亿元目标,力争扶持1~2家年产值1亿元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
日前,省财政厅、林业厅正式批准福安实施2010年现代农业(油茶)生产发展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为:新造油茶林2869亩、改造油茶林1885亩。项目总投资644.588万元,涉及我市范坑、上白石、潭头、城阳等四个乡镇,分别由福安市各油茶专业合作社及生态农业公司承担实施。项目的实施将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将有效推进福安油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