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我市湾坞镇半屿村近年来紧抱落户当地茁壮成长的不锈钢千亿产业集群“金娃娃”,积极发展为企业及外来务工人群服务的商贸、餐饮、房屋租赁等多元业态经营,逐步实现从落后“渔村”到人气“小镇”的嬗变。
傍晚六时许,灯光亮起,湾坞镇半屿村的烟火气逐渐升腾。五百来米长的村道,三百多家商铺林立,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工人聚集在这里购物、就餐,不时还有外卖小哥疾驰而过,让人恍若置身于繁华小都市。望着往来的人流、车流,今年60岁的潘孝章对家乡生活的变化是发自内心的丰足喜悦。
湾坞镇半屿村村民 潘孝章:以前的生活水平没有这么好,去哪里都需要坐船,去镇里、下白石、福安都要一天。鼎信进来后,生活更好了。
昔日的半屿村,虽有依山傍海的优势,但村民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和讨小海为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转变发生在2008年,青拓集团第一家子公司——鼎信实业落子湾坞半岛并快速发展壮大,“链”动上下游30多家企业、数以万计外来员工在这里集聚,逐步建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
员工进来要吃、住,半屿村地势平坦开阔,又毗邻企业,许多村民的房子闲置。看清优势,也就找到了发展路子。潘孝章将自家房子装修一新出租,每年带来四五万元收入。不少村民与他一样,因地制宜当起了“房东”,开起了餐馆、超市,承接住周边企业员工带来的消费浪潮。
湾坞镇半屿村村民 潘孝章:村民做生意的大多数是把自己的房子出租出去,店面一套一般一年可以租2万到4万。
目前,半屿村常住人口1万多人,其中90%是附近企业员工,村里也有300多名年轻人进入企业稳定就业。在村中的一家食杂店,村民陈巧芳正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5年前,已经外嫁的她看重半屿村不断升腾的人气,果断决定回村开起食杂店,现在每月收入近2万元。
湾坞镇半屿村村民 陈巧芳:现在雪糕是旺季,一般一两天点一次货,一次抱个几十箱几十箱。
今年3月,江西上饶在福建省投建的首个“飞地港”、设计年吞吐能力210万吨福州港(宁德)上饶码头也在半屿村正式启用,为村里的发展再添一把热气,让这颗镶嵌在白马港河畔的“明珠”更加光芒显露。
以工促农,背靠青拓集团这棵“大树”,半屿村获得强村富民的持续养分,成为我市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而今,行走在半屿村中,卫生院、医保服务点、福农驿站等公共服务配套齐全,企业入驻带来的人流量、带来的就业机会,在悄然间打破城乡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
湾坞镇半屿村驻村第一书记 罗强:接下来,我们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村庄规划,一个是村庄的“白改黑”和村庄的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的改造,另一个是为村民增添更多的休闲广场和休闲步道,让村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认同感。
记者:陈宇杰 陈雅芳 缪先达(实习)
编辑:王雯秋
复审:阮珊妮
审核:林 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