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油库”笔会]范坑写意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缪见文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07:41:20
    福安新闻网(缪见文)范坑,福安最北部的一个乡镇,鸡鸣一声二省三县相闻。它山山有脉,脉脉有坑,坑坑有村,村村相望。乡所在地曾被著名作家何为先生比喻为“一竹竿插到锅底”的村落。解放初期这里没通公路,从上白石登不老岭走路上去大概要走上一天。    在这样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却生长一种神奇的油茶。在荒山野岭上,在荒岩沟壑边,它头吃土尾吃露,生命力甚是顽强。它不与季节争农事,不与稻蔬争农地。只要你对它真诚相待,略加管理,便可“七月锄金,八月刨银”。    深秋时节,油茶便抱子怀胎,开始一边开花,一边结果。白色的花瓣饱含着金黄的花蕊,绽放在山野上,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红褐色、沉甸甸的茶籽挂满枝头,好似冬天里山乡农妇忙碌时涨红的笑脸。    这时农闲的乡亲们便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一齐上山采摘茶籽。这茶籽加工的茶籽油营养丰富,其保健作用还略胜当今市面热卖的橄榄油;以至省城福州的妇女坐月子都要想方设法托人千里迢迢到这里购买。油茶成了山里珍品,成了范坑人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大山的馈赠使范坑人垦荒种植油茶的干劲更足了。1958年高峰时期,范坑油茶种植面积居然达到了5万多亩。墩头村还成了全国种植油茶产量最多的山村,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周恩来总理欣然题写“绿色油库”的锦旗给予褒奖。    50年过去了,范坑人没有把油茶那种扎根山乡、奋发有为的精神忘却。这里的干部群众铁心拼搏,发展山乡经济。现在油茶、茶叶,太子参已成为了范坑的农业支柱产业。当我们文学采风团一行人站在墩头村的路口上,看到那一条条新硬化的水泥盘山公路,犹如游龙一样伸向大山深处时,感受到这里新农村建设已迈开了崭新的步伐。    乡长高兴地告诉我们:“范坑油茶正随着国家提出粮油安全发展战略而得到重视,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好时期。这几年乡里已提前筹划建起了300亩油茶丰产栽培科技示范园和30亩优质油茶育苗基地;拥有了5000株树形好、体质壮的油茶母本和30万株已育成的油茶苗,它可新增油茶种植面积3000亩。油茶现代化的工业加工企业也已落户赛岐工业开发区。油茶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听了这一番话,我们感觉到范坑的油茶生产比50年前条件更好了,它将为乡亲们带来更多的财富。    站立在盛开着油茶花、果实累累的油茶树旁,望着范坑的山山岭岭和山下交溪的源头;我们觉得这里的天是特别的蓝,水是特别的绿,空气也是特别的清爽。老作家们触景生情不禁感叹:“要看就要看家乡这样的山,要爱就要爱家乡这样的水。”我也情不自禁地唱起赞颂油茶花的山歌:油茶花,油茶花,洁白的油茶花。笑迎风雪开,灿烂似云霞。深情寄人间,芬芳满天涯。 
作者:缪见文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