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有福 劳动造福】郑国华:传承薪火 匠心制茶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3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05-03 19:34:12



郑国华:传承薪火 匠心制茶

萎凋、摇青、揉捻、发酵、烘干……4月24日,走进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里,机器轰鸣,茶香阵阵。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级坦洋工夫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国华正有条不紊地对选育的茶树新品种进行加工品质鉴定试验,茶鲜叶经过各项工序,变成创新型花香红茶,一时间香满车间。



郑国华生于茶乡,长于茶乡,从小与茶为伴,对茶叶素有情怀。他二十岁进入省茶叶所,跟随我国著名的茶树育种专家郭吉春老师,学习茶树品种选育与制茶技术,这也慢慢成为他工作和生活中最大的兴趣爱好,一干就是23年。

“刚接触乌龙茶品种,加工过程中自然优雅的花香一下吸引了我,而且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香型。”时隔多年,郑国华依然清晰地记得他在茶科所期间,一次意外制茶的情景。

由于不同品种芽叶色泽、叶片厚度与嫩度,在加工过程失水率与发酵性存在明显区别,而乌龙茶品种嫩叶使用传统工艺制成的产品,容易出现苦涩味。为了提高茶叶品质,他遵循“看茶做茶”的本质,在小样试制时,坚持采用鲜叶不落地“上水筛”“手工摇青”,时刻留意加工环境温湿度变化,观察鲜叶状态及时做出调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经过反复试验,加之不断对多茶类工艺进行创新,最终获得稳定的茶叶品质和最佳工艺参数,成功解决了乌龙茶品种一芽二三叶制作花香绿茶、红茶、白茶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他还积极参与金牡丹等多个国家茶树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利用现有高香茶树品种,研发花香型产品,新产品屡获国内各类赛事大奖20多项,并申报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2项。其中,“一种花香白牡丹茶及其加工方法”发明专利缩短萎凋时间26h-48h,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效益显著。随着新产品、新技术在福安及福建重点茶区的推广应用,成功带动茶企、茶农种植、制作花香型茶叶的高潮,提高了茶青、茶苗价格,为茶农增收起到了实质性促进作用,也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

日前,在我市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制茶师(花果香红茶)研习班上郑国华作为导师之一实操教学。

此外,为使更多青工立足岗位成才,他带徒引领百花齐放。通过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制茶师研习班导师、福建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实训导师、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导师、科技特派员等平台举办茶叶技能培训班等30多期,受训人员1500多人次。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涉茶人,为茶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弟子中获得技师、高级技师12人,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为表彰郑国华在茶叶技术和推广做出的贡献,其先后被授予福安市首届坦洋工夫“十大制茶能手”,宁德市郑国华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天湖人才”二类,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

最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国华表示,“作为福安茶人,我对福安茶、坦洋工夫等发展充满信心,将持续提升茶叶品质,努力做大做强茶产业,让更多人种好茶、制好茶、喝好茶。”



者:兰文馨 林国杰

编辑:阮珊

审核:林衍 陈菁婧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