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白马河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8-15 09:25:42
图片
图片


血色白马河

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全球,欧洲战场硝烟散尽。而在遥远的东方,日本军国主义仍在作最后的困兽之斗。在福建闽东的崇山峻岭间,一场决定性的追击战——白马河战役,正在谱写中国抗战史上最后的壮烈篇章。这场战役不仅终结了日军在福建的统治,更以其惨烈与悲壮,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永恒见证。

白马河追击战



一、末路疯狂



初夏,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攻占了塞班岛,从该岛起飞的轰炸机每天对日本本土实施大规模轰炸。中国战场上日军节节败退驻福州的日军第六方面军独立混成第62旅团,在旅团长长岭喜一少将指挥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盟军严密的海洋封锁切断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这支曾经骄横的侵略军,如今只能选择向北撤退,企图经浙江返回日本本土。

日军北撒部队

日军骑兵渡河


日军制定了分兵撤退的计划:518日,由日军独立62混成旅团司令乔木直属第3支队和第7联队约2000余人沿陆路经连江、罗源、宁德、福安、霞浦一线北撤;另一部500多人则试图从海路逃脱。然而,这支溃败之军却在逃亡途中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暴行,将最后的疯狂倾泻在无辜的闽东百姓身上。


521日,日军攻占宁德县城,日军闯入民宅,见人就杀,109名手无寸铁的平民倒在血泊中;在福安湾坞乡,7名村民被残忍杀害,他们的尸体被随意抛弃在路边。日军为了搭建渡河浮桥,拆毁了上千户人家的门板,使无数家庭在风雨中无处安身。他们纵火焚烧民房,火光映红了闽东的夜空;他们抢走数万斤谷物、数百头牲畜,留给百姓的只有饥饿与绝望。仅湾坞乡一地,财产损失高达3360余万元法币。

日军从海上侵入福建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沿途肆意烧杀抢掠、凌辱妇女,144名青壮年被强行掳走充当苦力。这些暴行,在日军溃败的最后时刻,将他们的野蛮与残暴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二、铁血追击




面对日军的暴行和溃逃,国民党第7080师在师长李良荣的率领下,准确判断日军的行军路线,展开了坚决的追击。这支以福建子弟为主的部队,对家乡遭受的蹂躏怀有刻骨仇恨,誓要为乡亲报仇雪恨。

追击战首先在宁德八都打响。2382营在营长许祖义的指挥下,翻越险峻的山区,充分发挥了山地作战的优势,如猛虎般扑向日军后卫部队。日军无心恋战且战且退,在利用夜幕掩护向黄崎虎迫岭方向逃遁时,受到福建省保安第4团的炮击,日军伤亡数十人。


524日,日军到达下白石(黄崎)渡口,被迫聚集在渡口等待搭桥渡河。期间,日军到处抢民船、拆房子,拿走一切可以用于搭建浮桥的材料,准备架桥渡河。2391营在营长杨其精率领下,担任截击任务,与日军激战。敌我双方都集中力量争夺渡口,冲锋与反冲锋交替进行。日军拼命夺取渡口附近高地,以猛烈炮火拦击我军,掩护其主力过河。

国军阻击阵地


不久,80师各部陆续赶到。李良荣师长一面指挥猛攻各高地之敌,一面催调军部支援的两门山炮,由于交通不便,山炮无法及时运到。当2营赶到白马河边时,一部分日军正在强行渡河。为了保住渡口和浮桥、掩护大部队度过白马河,日军派出已过河的精锐的414大队返回继续向我军反扑。2营和1营配合,全力以赴,加大火力猛攻渡口,战斗极其惨烈,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大。


526日,当辎重兵扛着拆开的山炮赶来,组装完毕,炸毁浮桥,日军已大部分过河,来不及过河的后卫414大队几乎被全歼,其大队长管野被击毙。据日军旅团长长岭喜一回忆:“旅团的补给官被你们打死……白马河战斗,我差一点被你们的炮弹炸死”。敌军渡河后,沿途弃尸、丢弃辎重物资,途经湾坞、溪尾往霞浦方向逃窜。


24日夜晚开始接敌到26日早晨战斗连续两夜一昼,共36个小时。在这场惨烈的渡口争夺战中,国军将士以血肉之躯对抗日军的炮火。从福州大小北岭至福安白马河的追击战斗中,日军被击毙700 多人。其中大队长1,缴获山炮、各种步兵轻重武器、马匹100及大量军用物资。国军阵亡2名连长800余名士兵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与此同时取道海路的日军大田冈机炮大队500余人分乘14艘汽艇、30余只民船,窜入霞浦福宁湾,在下岐山登陆,强抓当地民夫40余人扛运机炮零件、炮弹等军用物资。524日,日军8艘汽艇在霞浦东南海域被盟军飞机(陈纳德飞虎队)击沉616名日军(含4名台籍士兵)被俘,缴获各类火炮20门,其中4战役级十五公分榴弹炮成为战利品——当时整个战区仅缴获9门此类重炮。




三、英雄永生




在白马河战役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李勇德连长就是其中最闪耀的一颗明星。这位年仅29岁的中央军校十七期毕业生,是师长李良荣的侄儿,却从未因这层关系而要求特殊照顾,而且自已请战要求到第一线


当日军管野大队企图突破防线时,李勇德率领全连官兵发起白刃冲锋。在惨烈的近身肉搏中,击毙了日军大队长管野,为战役胜利立下首功。然而,这位年轻军官也在冲锋中中弹,鲜血染红了闽东的土地。当战友们将他的遗体抬下战场时,血浸透担架的场景令所有人为之动容。


李勇德不是孤例。在白马河两岸,无数无名英雄同样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他们中有的在掩护战友时被日军机枪扫射成筛子;有的拉响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有的负伤后仍坚持战斗至最后一息。这些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福州新店烈士陵园,他们的英魂永远守护着这片他们用鲜血浇灌的土地。


李良荣在抗战初期曾参加过几次抗日战役,但大多失利。河南兰封一役,与日军板垣第十四师团所部交战时,李率领的四十六师全师损失殆尽。这次白马河战斗虽然协同不足,未能全歼敌人,致敌渡河逃脱,但已是闽海地区的三次战役中最激烈、歼敌有生力量和缴获占战利品最多的一次战斗,使其军中声誉获得极大提升。




四、全民抗战




白马河战役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正规军的英勇作战,更在于它展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壮阔画卷。在国共合作的大旗下,中共福安县委组织起百人抗敌大队,陈松青队长詹茂山副大队长,阮伯淇政治指导员,张志坚参谋的带领下,灵活机动地袭扰日军,为主力部队创造战机。


赛岐码头的工人们自发组成运输队,冒着枪林弹雨向前线运送弹药给养;下白石的群众不顾个人安危,为战士们送粮送水;闽海抗日游击队可门大队在宁德飞鸾岭设伏,有效延缓了日军的撤退速度。正如当时战地记者所描述的那样:白马河两岸的竹林里,每个竹节都蓄满仇恨的子弹。


这种全民皆兵、同仇敌忾的场面,正是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无论是正规军还是游击队,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普通群众,都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放下了所有分歧,团结一致对抗外侮。




五、胜利丰碑




19456月初,残存的日军终于溃入浙江平阳。国民政府将白马河战役列为重大对日作战胜利,李良荣因战功升任第28军军长。不久日本投降,曾经不可一世的长岭喜一少将,在战败的屈辱中向李良荣献上了自己的指挥刀。

国军80师追击部队

然而,这场战役的意义远不止于军事上的胜利。在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刻,白马河畔的枪炮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屈服于侵略者的铁蹄。那些倒下的英雄们,用生命铸就了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今天,当我们站在黄崎渡口的石碑前,仿佛仍能听到当年的喊杀声,看到那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容。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需铭记历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白马河畔的英魂永远是我们前行的精神坐标。


白马河,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河流,更是一条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长河。它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尊严需要捍卫,而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往往在最黑暗的时刻才显现出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永远铭记1945年那个血色的夏天,铭记那些为自由与尊严作出牺牲的英雄们。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其精《闽东白马河追击战》

2、许祖义《闽海三次抗日战役》

3、《落日:闽台抗战纪实》

4、《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闽台卷》

5、《正面战场·闽浙赣抗战》




文:郑健雄 翁武豪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