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柄镇是闽东革命中心,叶飞、陶铸、曾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是全国18个红色苏区之一。如今,这片红色沃野正向绿色转型。
从养猪到种树
刘育田是楼下村第一批主动拆除猪棚的养猪户。在过去一年里,该村拆除了2.3万多平方米猪舍,数百户养殖户一度陷入产业转型的迷茫之中。
“过去说‘要致富,靠养猪’,我们村从2000年开始,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猪大户有120多户,是远近闻名的养猪明星村。”楼下村党支部书记刘祖光说,政府推动和市场调控倒逼养猪户转型。
告别了生猪养殖,养猪大户郑旺勤联合70多户养猪户和村民,注册3家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年后,苗木种植面积有400多亩,山樱花、桂花、榕树……以福安乡土树种为主打的小株苗木长势喜人。
望着郁郁葱葱的苗木,刘祖光说:“过去因为养猪导致环境脏乱差,现在种树搞绿色产业,转型这一步走对了。”
刘祖光算了一笔账:苗木生意的收益期一般是四五年,去年苗木投入200多万元,利润率为30%到40%,加上种植水稻、茶叶、葡萄收入,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450元。明年把苗木卖到宁德、福州、浙江等地,效益会更好。
“接下来,我们打算探索种养结合,尝试花卉盆栽,搞多种经营……”刘祖光信心满满。
打工就在家门口
兴华农业有限公司的高优农业园区,菜农正紧张地收菜、称重、装车……
去年初,拆除猪舍后,全村100多户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兴华公司。一座座标准化无公害蔬菜连体大棚已成规模,不少村民成为“土地流转有收入、高优农业园务工有工资、合作社入股有分红”的多薪族。
去年,宁德市贝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鸟巢”式无土栽培项目落户楼下村,“投资+技术+产销”一条龙,引起不少农户的兴趣。
编后: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走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楼下村蝶变就是很好的例证。
养猪,一度成为楼下村的致富捷径。可实践证明,这条路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得不偿失。于是,当地人痛定思痛,选择大力种植苗木,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步实现绿色转型。
红色苏区发展起步晚,条件差,如何扬长避短?既要有敢拼会赢的勇气,更要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摸索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刘育田是最早进入“鸟巢”工作的13名村民之一,如今他已掌握气雾栽培、鱼菜共生等技术,升格为管理员。
“鸟巢”运用计算机控制、立柱式栽培植物,摆脱传统农业对土地、能源、气候的过分依赖,只需1/6的土地面积、1/10的用水量,即可生产出相同数量的农产品。
近两年来,溪柄镇把实现“一村一品”规模化经营作为土地流转的重点,建立1000多亩生态茶园示范片、3000亩葡萄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示范片、4000亩绿竹丰产示范片、596亩无患子生物能源基地等。
旅游带来好前景
绿色产业、现代农业让昔日的养猪户找到了新出路,“红色旅游路”又将给老区群众带来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1994年,也就是闽东苏区创建60周年时,溪柄镇区至楼下村(闽东特委旧址)的公路修通了。今年,这条被称为“红色旅游路”的柏油路将投入5840万元拓宽为水泥路。这条路连接以烈士马立峰名字命名的立峰村至楼下等9个村庄,各村庄都散布着红色遗迹。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点10处,被列入全省15个红色重点旅游景区之一和国家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名录。
69岁的刘圣宝老人是楼下村古民居群的守护者之一,他说,楼下村中有32幢大宅院,最早的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村里准备成立乡贤联谊会,借助乡贤力量,修复保护好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