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寻福·我的家乡我来推 | 福安城南的烟火气,从这一口小吃开始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9-05 17:58:59
图片
图片


福安,这座充满人情味的小城,自古以来便是美食的摇篮。在这里,民以食为天,福安人对吃的热爱几乎成了一种生活哲学,那些地道的古早味,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本月起将向大家展示的是,福安各乡镇(街道)围绕8月主题一道特色美食创作的一篇篇优秀推文作品,赶紧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本期

带着推文向我们走来的是

城南街道










作为福安的老城区,城南承载着这座城市最厚重的生活记忆与人情味。有人说,一座城市的灵魂,藏在它的街头巷尾和油锅蒸汽里。在城南,油锅的滋啦声、汤锅的蒸汽味、铁皮锅的柴火香,是最接地气的日常,也是归乡人心底的牵挂。

城南的小吃,不需要地图,只要跟着香味走,就能找到每一份属于这座城的温暖。


清汤面


车站旁,清汤面馆飘出的香味,是每天早起的幸福信号。

清汤面、清汤粉干、清汤米粉三款任选,大骨、鱿鱼、香菇熬出的汤头鲜得直钻心窝,鱿鱼分量实在,粉条吸满了汤的精华,入口滑爽回甘。一定要来颗炸荷包蛋,外缘焦酥、内里溏心,轻轻戳开,蛋黄顺着汤面流淌,瞬间把味道推向巅峰。

肉沫燥子的香和鱿鱼碎末的鲜,交织在筋道的面条间,这就是专属于福安的味道,一次便足以成瘾。

炖罐、腰子汤


在东风市场,三十多年的炖罐老店,是许多福安人心里的滋补胜地。

套肠层层叠叠,五重工序光清洗就费尽心思,嚼劲透爽,药香微苦却回味绵长;而玛卡猪腰汤更是每日秒空的招牌,入口脆爽,伴着热气和药香,满是“劲”与“鲜”。汤汁不能浪费,得一口不剩地喝干。

这样的老字号,不花哨,不张扬,凭的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用心——到福安,不喝一碗腰子汤,总觉得行程少了味道。

水煎包


福安的早餐天花板,非水煎包莫属,而南湖煎包最负盛名。

猪腿肉与笋干、萝卜丝、包菜等细细调拌成馅,放入柴火铁皮锅里煎到金黄,两面酥脆、皮薄馅足。刚出锅的煎包热气翻涌,咬下一口,汁水瞬间涌出,鲜香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咸,脆而不硬、香而不腻。

它曾被《早餐中国》点名报道,也成了外地游子回乡的第一口乡愁——在福安的早晨,谁能拒绝一只金黄冒香的水煎包呢?

小笼包


而南湖的小笼包,藏着最细腻的温柔。

面皮经过发酵,松软却不塌陷,入口带着一丝淡淡的麦香;肉馅虽不多,却紧实有力,精致而不油腻。蒸笼一开,热气氤氲而出,白白的包子一个个排列整齐,像在等待与你的味蕾相遇。

一口一个,刚刚好。轻轻咬开,肉汁溢出,香气弥漫,舌尖被温热的汤汁包裹。配上一碗清爽的紫菜汤,解腻又提鲜,不知不觉就能一笼下肚,余味萦绕。

蛎包


官村的下午,油香四溢的蛎包总是热气腾腾地出炉。

腌肉打底,炸蛋加持,再放进油锅里炸得嗞嗞作响,香气扑鼻。刚出锅的蛎包烫得人下意识吸气,鸡蛋与腌肉在油饼中交融成一体,咬开是外酥内嫩的多层次口感。火候精准、控油到位,不夹生、不焦煳,吃完也不觉腻。

它没有华丽的招牌,却是很多福安人的日常仪式感——热油、香气、笑声,就是官村的烟火气。

油饼


米仓里的油饼,很多老顾客记得它最初在巷口的小摊模样。如今虽然有了小店,却依旧没有刻意装修——靠的就是多年如一的好味道。

葱花混在面香里,入锅油炸时带出焦香气息,金黄外壳包着松软内里,每一口都是简单又实在的满足感。

油饼热着吃最好,边咬边听外皮清脆的声音,这份熟悉的香味,也成了城南街道巷子口的“信号灯”。

大肠粉扣


在莲池广场,总有一碗热气腾腾的大肠粉扣,让人一想到就忍不住咽口水。软烂入味的大肠,搭配Q弹爽滑的粉扣,汤汁浓郁鲜香,入口温润饱满。吃上一口,幸福感顺着喉咙滑下,直抵心底。

老板动作麻利,抄起漏勺,从锅里捞起粉扣,撒上葱花,再顺手切几段卤得透亮的大肠铺在上面。若客人愿意,还能添上一勺酸菜提鲜,最后撒点胡椒,热气蒸腾间,香味四溢。

挑起一筷子粉扣,柔韧细滑,裹着卤汁的醇厚;咬上一口大肠,软糯中带着嚼劲,恰到好处的咸香在口中层层展开。

走完这一圈,肚子是暖的,心也是暖的。每一口小吃都像一个地标,记录着城南的四季与日常。

也许你会发现,这里最好吃的不是某道招牌菜,而是摊主递给你那碗汤面时的笑,和等煎包时与身旁陌生人的闲聊。下次再来,香味依旧,城南依旧,等你再沿着香味,找到回来的路。



来源:城南街道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