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域9种最常见、最易伤人海鲜 市民小心被刺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6日来源:东南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东南网发布时间:2013-06-06 00:29:44

魟鱼

东南网6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吕寒伟)它们很好吃,有的清凉降火,有的肉质极嫩,有的可以给女人补月子,在市场上更可以见到买到。但是恐怕你不知道,它们被称为厦门海域的“海鲜剑客”,刺到后会让你疼很久。

昨天,本报报道《海鲜“凶猛”》以后,继而寻找民间谚语里的几大“剑客”,下次看到它们,得先看看刺被拔了没有。

八市 “四大高手”很常见

厦门海鲜的“剑客”排行榜前四名,无论是岛内还是岛外,没有争议: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尤其是前二者,本地人皆知,后二者只是说法不同。

昨天上午,导报记者在岛内第八市场见到了“四大高手”中的三位,魟鱼、虎鱼和臭肚鱼。聊起它们,老渔民陈大鼓如数家珍:“魟鱼的刺只有一根,在尾巴上;虎鱼的刺在背,有12根;沙毛鱼有3根刺,嘴巴两边各一根、背一根;臭肚鱼也有十几根刺在背。”

“四大高手”只有沙毛鱼只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大量出现,一般藏在礁石底下,另外的“三剑客”常年在厦门海域都有。

怎么才能拔掉高手的“剑”呢?陈大鼓说,用剪刀,“要抓住鱼的下巴”,下巴没有刺。但是,刺被剪落地上后,好奇的市民用手指触碰,不小心也会被扎到。

金鼓鱼

打听 “九大剑客”排出号

“剑客”排名第四以后,知道的人越发少数,即便是很多本地渔民,也叫不全名字,有的不确定谁在前谁在后,有的不知道学名叫什么。

导报记者请大嶝市民洪毅锋多方打听,终于找到第五名“高手”——— 成仔鱼,属于海鲶科,用手抓它易受伤,闽南人也叫它为“臭臊成”。

在排名第六的位置上,出现了争议,有人说是午鱼,但是它的刺细,根本算不上是一名好“剑客”。同安湾鳄鱼岛岛主林北水说,据他了解,应该是“金鼓鱼”,“被金鼓鱼背部的刺扎到是种钻心的疼”。

导报记者最后找到了厦门渔业史专家、住在沙坡尾的陈复授老师,重新梳理排名,并补齐最后三种,也是最常见的:七蟹八蟳(梭子蟹)九虾蛄。

出没 有的鱼儿爱玩沙

海鲜“九大剑客”终于“集齐”,它们的出没地点也得到确认,都在厦门近海海域,但兴趣各有不同。

头四把交椅中,魟鱼排名第一,喜欢在沙底“潜泳”,何厝渔民老黄说,目前厦门海域的魟鱼变少,最多的是在大金门、小金门海域。其实,排名第四的“臭肚鱼”也爱“玩沙”。

虎鱼的数量众多,不管是岛内还是岛外都可以找到很多,退潮就能找到,大嶝常有人卖,鼓浪屿外的海域也很多。

市民“卖海鲜的老船长”(微博名)介绍,排名老六的“金鼓鱼”厦门不算多,在闽粤交界处较多,在潮汕一带的排行高居第四。

“以前条件艰苦,被鱼刺伤后,用尿来解毒,而且要成年人的尿才有功效。”一位渔民想起来哈哈笑。

臭肚鱼

细说“六大剑客”

魟鱼:又称魔鬼鱼,尾呈鞭状,有尖锐的毒刺。

虎鱼:又叫石头鱼,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强的一种鱼;长相像石头,表皮粗糙有很多疙瘩,十分丑陋。

沙毛鱼:又叫鳗鲶,背鳍与胸鳍的锯齿状硬棘具毒腺,被刺伤极疼。

臭肚鱼:又叫象耳鱼,被刺到有如蜜蜂蜇到般痛楚。

成仔鱼:又叫斑海鲶,背、胸鳍硬棘的基部锯齿状有毒腺。

金鼓鱼:背鳍的前10个鳍条有毒腺,被刺中会红肿。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