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大且鲜美!福安范坑美味+1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3-11 11:02:26




惊蛰前后,几场雨水浇灌,福安市范坑乡毛家坪村森林公园内,一朵朵硕大的熊掌菇破袋而出,村民穿梭于一排排架子内,采收、分拣、装框。
“熊掌菇每年可以采收三季,今年这8000多筒预计能收2万多斤,比去年多3000来斤。”毛家坪村村民副主任毛希仔这几天忙着跑市场、对接客商,“目前已经有客商给我们开出了每斤3块多的价格。”
森林公园内,记者还看到,树下垂挂着一筒筒黑木耳、树干用布袋缠绕处“长”出一株株铁皮石斛。“不止这些,我们林下还种有姜黄、黄精等作物,都是这两年开始种植的。”毛希仔告诉记者,过去村里主要以种植茶叶、太子参等作物为主,随着劳动力外流,传统农作物效益不景气,村两委开始思索引进易管护、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经济作物。
“毛家坪村海拔高700多米,植被资源丰富,这几年,范坑乡党委带领村两委成员多次外出考察,最终确定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路子。”范坑乡重点项目办经办、毛家坪村包村干部赖珂楠说,乡里还为毛家坪村争取到了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引进熊掌菇、黑木耳等林下经济作物,试点工作在村里如火如荼展开。
“发展林下经济这几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能增加2万多元,更重要的是,林下经济作物管护对劳动力要求不高,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有钱赚。”毛希仔说。
毛家坪村村民毛石木就是其中之一,“2月到3月摘熊掌菇、8月到9月摘黑木耳,活也不重,每天能有200多元工钱,划得来。”
毛家坪村发展林下经济是范坑乡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一次有益尝试。范坑乡地处福安市西北部高海拔山区,林木资源丰富,这为发展菌菇代料栽培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加之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储存,使得菇体更加紧实鲜美。
“我们的黑木耳长得特别肥厚,口感也十分爽滑有嚼劲,获得很多客商好评,他们都愿意来这里收购。”初春,范坑乡徐家山村的福安市昌锦家庭农场黑木耳喜获丰收,细数今年的收支帐,负责人陈昌锦喜上眉梢。“黑木耳可以采收多茬,去年试种了4.5亩,晒成木耳干有2000来斤,价格高的时候一斤能卖30多元。”陈昌锦感慨,过去单种水稻,收入有限,现在通过稻菌轮种,同样一块田,效益翻了好几倍,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今年,打算将种植面积再扩个两三亩。”陈昌锦这样打算着。扩种的底气源于价优,还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他告诉记者,乡政府帮忙联系浙江等地客商,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解决没有客源的难题。
城镇化进程加快,范坑乡也面临年轻人外流、劳动力不足等难题,而作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油茶、茶叶对劳动力要求高,如何破题?“要破解乡村劳动力短缺的困境,靠山吃山就要有新‘吃法’。”范坑乡党委书记林万堂介绍,这些年,范坑乡在做好油茶、茶叶两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积极盘活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构建“2+N”产业发展格局,拓宽群众增收路,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记者:陈雅芳 钟艺(实习)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阮珊妮 陈菁婧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