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新闻网是由福安市委宣传部主办,系宁德市四家重点网站之一。
城北街道城南街道阳头街道罗江街道城阳镇坂中畲族乡赛岐镇溪柄镇溪潭镇穆阳镇湾坞镇溪尾镇下白石镇甘棠镇潭头镇社口镇晓阳镇穆云畲族乡康厝畲族乡松罗乡上白石镇范坑乡
喜唱山歌乡亲听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卢腾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0:16:44
    福安新闻网(卢腾)陈发松是个道地的农民山歌手。他家住闽浙交界的福安范坑村,虽然地处偏僻,但他说,这是个“昼看两省山水景,夜听四县鸡犬声”的仙境。他热爱家乡,亲近乡亲,数十年来,他“半写山歌半耕田,一句山歌写半天”艰辛地创作了600多篇饱含乡土气息的文艺作品。其中,他写的山歌和编的山歌戏尤具特色,乡亲们都爱传唱与演出。现今,他已年迈80高龄,但创作的热情依然不减当年;他常年穿两口袋的对襟衫,是个十足的山中老大伯的形象,可是他写的山歌,却总跳跃着新时代的音符!  他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就在报刊上发表山歌作品了。那时,他扫盲班学习才脱盲,看到家乡的新变化,和乡亲们劳动的火热场景,抑不住心中激情,咬吮着硬笔头,熬了几个透暝(通宵),写出:“一把锄头新又新,锄头嘴下出黄金”的《十把锄头歌》和“扯下白云当水瓢,一瓢清水一瓢粮”的《抗旱歌》,先后发表在《新农村报》(《闽东日报》前身)与《热风》(《福建文学》前身)上。这大大鼓舞了他创作的热情。  陈发松是个勤劳又精明的人,当年,生产队曾让他管理过一个小磨坊。他管的小磨坊出粉率高,不仅本村人都送麦来磨,邻村的人也爱送麦来磨。来磨麦的人多,带来的信息也多。白天,他一面忙活磨麦,一面留心听乡亲们聊天;晚上,他坐在磨坊里桐油灯下,翻查《四角号码字典》(那时未推行拼音字母,没有《新华字典》)边学习边写作。磨坊旁的水车彻夜咿呀呀地转,他的脑子也嘀溜溜地转个不停,他将白日里听到的新人新事、趣闻轶事当素材,写出了《孝子赞》、《戒赌谣》、《婚姻自由歌》。这些发生在乡间的事写成山歌,乡亲们感到亲切,唱着朗朗上口,很快就在四乡八里传唱开了。因此,他常说,我有不少作品,乡亲们是原创者,我只是个代笔人。  1958年,范坑村成立农民俱乐部,乡亲们选陈发松当编导组长。他写的方言快板、山歌表演唱、山歌小戏,配上平讲调音乐(地方戏曲调),一开锣排演,就吸引了不少乡亲前来观看。春节期间,俱乐部的节目在众厅(祠堂)的戏台演出,乡亲们奔走相告:“做戏节喽,快去看呀!”范坑村原本是“三年没听锣鼓响,十年不见戏上台”,此时,在这阵阵的锣鼓声中,顿时活跃了起来。  熬过“三年粮食困难时期”,山村恢复了生机,范坑俱乐部的锣鼓又重新响起来了。1964年,闽东地区举办农村文艺汇演,范坑俱乐部参加演出。汇演结束,陈发松创作的《护仓》、《贫农岗》、《优质稻种》三出山歌小戏,荣获剧本创作一等奖,农民演农民评上演出一等奖,方言山歌也评上音乐一等奖。范坑俱乐部名声在外啦!载誉归来,远近村庄的乡亲都来请他们去演出。有请他们必去,陈发松曾写山歌《送戏到农家》,形象地描述了当时情景:“农民演戏农民看,一声招呼就出发;琴箫挟在腋窝下,行头戏具身上挂;一行人马十多个,送戏上门高山爬;走过一村乐一村,村村老少笑开花。”  1965年,是陈发松最难忘的一年。这年的初春,山中桃花红、李花白、喜鹊叫喳喳,范坑村迎来了京城、省城的希客。老作家何为、《戏剧报》编辑颜振奋、《热风》主编苗风蒲等一行七人,进山来体验生活,辅导农民作者,帮助指导农村俱乐部建设。陈发松在老编辑、老作家的辅导下。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他一首又一首的山歌,一篇又一篇的农村小故事在《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热风》等报刊发表了。7月1日,《人民日报》副刊,以三分之一的版面,发表了他的山歌联唱:《红日高照亿万家》,赞颂党给山乡送来新面貌。同时,“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山歌和小戏集《范坑锣鼓》。陈发松拿锄头的手握笔杆,出书啦!乡亲们高兴地称他:“山中土秀才”。11月29日,陈发松受邀进京参加“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全国900多位代表,欢聚在全国政协礼堂。室外,京城银装素裹;室内热气腾腾,个个代表心中如炭火燃烧。大会闭幕这天,周恩来总理与全体代表合影,陈发松站在其中,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他一个山村农民,只是唱了几首歌给乡亲听,竟能与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合影,这是多么幸福啊!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来,山里人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陈发松生活在乡间,体会最真切,他创作的视野和思路也随之扩展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以保护耕地建设新农村与移风易俗走致富路为题材,写出了山歌小戏:《双定牌》和《考女婿》,参加省农村业余剧团汇演,均获得奖项。近年,他写的《十盏元宵大红灯》、《喜雨》、《喜唱山歌乡亲听》等山歌,歌颂党的政策,歌颂改革开放的新成果,总是鼓舞人心,传递着正能量!  陈发松写山歌,乡亲们爱唱爱听,得到大家的信任,自1965年至今,连续11届当选福安市人民代表、宁德市(设区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  他有个笔名“阿土”。不仅是自谦农民“土”;还有一层意思。他说,他好似山中一把土,只有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在乡亲们的雨露滋润中,笔杆落地才生花。因此,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时,他怀着感恩的心,写了篇《党把文化送农家》的感想献给党!  陈发松还在写,他的笔花永远向阳开!
作者:卢腾责任编辑:宋诗莹
印象福安
福安这里上演了一场奇幻灯光秀,你去看了吗?福安这里上演了一场奇幻灯光秀,你去看了吗?《中国国家地理》这样描述我们的福安!《中国国家地理》这样描述我们的福安!岁初新景,新年新气象,白云山景区人流如织岁初新景,新年新气象,白云山景区人流如织春节到福安白云山玩雪~春节到福安白云山玩雪~新年第一天,鸟瞰福安白云山!新年第一天,鸟瞰福安白云山!去哪儿都行,“福安”就好 | 一起去探寻白云秘境吧!去哪儿都行,“福安”就好 | 一起去探寻白云秘境吧!到白云山只看雪景就亏啦!更漂亮的是它!到白云山只看雪景就亏啦!更漂亮的是它!今天早上的福安白云山,太美了!今天早上的福安白云山,太美了!云海日出不算啥,今天凌晨的福安白云山,绝对美呆了!云海日出不算啥,今天凌晨的福安白云山,绝对美呆了!今天,福安白云山上现“佛光”!今天,福安白云山上现“佛光”!福安这里上演了一场奇幻灯光秀,你去看了吗?福安这里上演了一场奇幻灯光秀,你去看了吗?《中国国家地理》这样描述我们的福安!《中国国家地理》这样描述我们的福安!岁初新景,新年新气象,白云山景区人流如织岁初新景,新年新气象,白云山景区人流如织春节到福安白云山玩雪~春节到福安白云山玩雪~新年第一天,鸟瞰福安白云山!新年第一天,鸟瞰福安白云山!去哪儿都行,“福安”就好 | 一起去探寻白云秘境吧!去哪儿都行,“福安”就好 | 一起去探寻白云秘境吧!到白云山只看雪景就亏啦!更漂亮的是它!到白云山只看雪景就亏啦!更漂亮的是它!今天早上的福安白云山,太美了!今天早上的福安白云山,太美了!云海日出不算啥,今天凌晨的福安白云山,绝对美呆了!云海日出不算啥,今天凌晨的福安白云山,绝对美呆了!今天,福安白云山上现“佛光”!今天,福安白云山上现“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