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风景区之长潭秋色(图片均由白云山管委会提供)
金秋煦暖,万物向荣。这个生机勃发的秋季,注定是福安旅游产业发展一个不平凡的季节。
在此前闭幕的中共福安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福安主动对接、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出了在环三都澳区域发展中挑大梁、走前头、求先行,全面加快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建设步伐的战略构想,并将旅游作为一个迅速崛起、后劲十足的新兴产业来培育,谋求新发展、新跨跃。被赋予了新使命的福安旅游产业,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一跃成为了福安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从自然人文景观荟萃、旅游资源富集,但待字闺中人未识,到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新兴旅游产业崛起,到更高站位全盘审视、整合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城市的全新发展定位,福安旅游产业实现着完美蜕变。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串联起秀丽山水旅游资源、茶文化、畲文化、古文化和红色文化,福安大旅游格局喷薄欲出———
千古奇观出深峡,产业发展现端倪
曾几何时,在许多人眼中,依山傍海的福安是个旅游贫瘠之地。其实,并非如此。
“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面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七百多年前,福安名仕郑寀赋此诗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福安风光秀丽的山水画卷,感动宋理宗皇帝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赐名“福安”,韩阳风景从此传为美谈。
在福安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保存完整的廉村宋代古城堡建筑群、神奇壮观的白云山佛光云海、神秘古老的瓜溪“活化石”刺桫椤、古韵悠然的楼下明清古民居、风情万种的溪塔葡萄沟、瑰丽多彩的畲家风情、茶文化以及柏柱洋闽东苏维埃旧址等,都成为了福安旅游产业发展底气十足的诠释。可长期以来,福安旅游由于缺乏拳头产品、龙头景区的有效辐射带动,在2004年前更是连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都没有,这些丰富的旅游景观便如珍珠般散落在福安山山水水,产业发展难成大势。
随着白云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设立,千古石臼地质奇观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福安旅游产业的发展困局就此打破。中科院地质研究所韩同林研究员等专家深入白云山景区进行细致科考后,认为,白云山独特的地质地貌是距今约两三百万年前的古冰川运动的结果,其古冰川遗迹分布之广泛、规模之巨大、种类之齐全、形态之丰富多姿极为罕见,尤其是白云山冰臼群为我国低纬度地区目前第四纪冰川遗迹中保存最多、最好和发育最典型的,堪称“世界奇观”、“天下一绝”。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白云山典型独特的地质地貌是距今约180万年以来,经流水长久侵蚀逐渐形成的,具有很高的科考科普价值。
专家学说一出,旅游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争睹这千古地质奇观的惊世容颜,昔日寂寥的山川河谷人流如织,白云山景区进一步开发水到渠成,福安旅游产业发展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舞动龙头,成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