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人,往往爱将美好的东西比作美女,苏东坡先生就有这样的妙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把好茶比作了佳丽,这也许正是人们习惯于把文人称作骚客、骚人墨客的缘故吧!———摘自《平月话茶》
第一次见到吴平月的样子,是在她所著的《平月话茶》中的照片,照片中的她气质委婉、神态平和,标志性的麻质浅灰色衣裤,职场白领的端庄,却带着孩童般笑容,那样灿烂与纯真,使人感知到一种天真的亲切感。这种感觉似乎是我想像中“茶乡人”的典型气质。来自福建茶乡的她,在茶叶的世界里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热情与创造力,一手缔造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平月茶业”,并且提出“百年品质、专业发展、广结情意”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理念,大胆的创新再加上几年如一日的勤奋拼搏,终于为“平月茶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平月茶业”有了令人折服的骄人业绩。
也许有人对“平月茶业”不甚了解,那就与我们一起来品吴平月与茶的故事吧。
中国茶叶之乡———福安市位于海峡西岸的福建省东北部,方圆1880平方公里,人口62万。拥有茶园30万亩,年产量2万多吨,年出口茶叶3000多吨,这里是“坦洋工夫”的原创地,是我国第二大产茶县(市)。“平月茶业”的掌门人吴平月就出生在这里。因受家乡传统茶艺的薰陶,吴平月继承了祖上种茶、制茶的妙法,这个农家女孩凭借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在短短几年间,把自己的事业从一家路边小茶店,发展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拥有20多家连锁店的品牌企业,打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一片飘满茶香的天空。
茶香就该飘向文化名城
在吴平月的故乡福安,漫山遍野都是绿叶葱郁的茶园,在如此充满绿意的氛围里,茶对她来说便是与生俱来的亲密伙伴,她说:“茶汤是我生命中流淌的另一种血液。每当我搜寻儿时最初的记忆时,那些立即显现在脑海中的片段总是———茶园、茶香,忙碌的茶事,解渴的茶汤……”所以在她看来,像她这样生长在一处“含窗西岭千亩茶”的中国古老茶乡里的女子,不去做茶事,似乎是不务正业。顺理成章,她愉快的从事了这种很有诗意的工作。
但是进军北京的茶叶市场,却是很偶然的事情,这源于很多年前的一次北京之旅,也是这次旅程,吴平月被这座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所折服。北京文化积淀深厚,传统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皇家宫庭、园囿、朝坛建筑遍布,文物古迹荟萃,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在北京的体现。无意间走访到北京马连道茶城,便为这里的规模和茶叶之道所吸引。一座文化荟萃的古都加上一条规模庞大的茶叶市场,那么还有什么比这些条件更适合、更完美的平台来展示中国的茶文化。吴平月认为,茶文化只有在这样的平台上,才能被更多喜爱中国茶文化的朋友所了解。甚至可以通过北京这个文化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茶文化。吴平月决定在北京开始她的茶文化事业……
2007年,北京马连道茶城多了一家以销售“坦洋工夫”红茶为主的茶叶店,它就是吴平月和丈夫在北京开设的首家直营店,店名以吴平月名字命名———平月茶业。他们同时与各地知名企业联名产、分销全国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白茶等六大名茶,实行荟萃各大名茶拼盘经营形式,实施“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的经营模式,设立的连锁机构逐年扩展与壮大。
与其他创业者一样,吴平月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也经历了太多磨难与艰辛。经受了商海人生的波折与磕碰,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努力,终在京城扎下根来,这都得益于吴平月生于茶乡长于农村的结果,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没有娇生惯养的温床,却铸就了她能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她就靠自己的顽强意志,在京城的茶叶市场硬挤出了一条缝,有了一条缝,她就迅速打开了一扇门,有了一扇门,她就走出一条路,终于成就了她的事业。
茶汤是她生命中的另一种血液
约好了周四下午来她的茶店采访。庞大的都市、稠密的人口、拥挤的交通,说实话赶到茶店真觉得疲劳。迈步走进店中,一缕幽幽的茶香飘来,大脑忽然感觉很清爽,身体的疲劳感明显消失,抬头环视店内,四处都是复古的情怀装饰,那古色古香的家具、充满禅意的古筝乐曲,仿佛都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茶文化。沁人心脾的茶香,涌动在四周;古色古香、典雅端庄的大堂,宽敞而温馨,高深而宁静。分布于两侧的大小茶室,早已贵客盈门,香茶随着蒸汽缓缓上升,让人陶醉其中。很惭愧,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茶叶的了解却很浅,然而来到这里,便被这种文化所感染,不知不觉便融入其中。
吴平月早早地为我们沏好了茶,品一口香茗,那淡淡的茶香在口中留香久久,当下我似乎明白了品茶的妙趣所在。再观手中小巧精致的茶具,杯中的清澈茶汤,有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都说好酒易醉人,看来好茶更令人陶醉,而吴平月并没有用任何语言来为我解读茶叶,只是将我杯中的茶续满,继续的品茗着香茶,我们自然而然地聊了起来,聊什么呢?当然是茶。还有这片飘满茶香的世界。
这里场地不是很大,但也足够宽敞,茶具未必最贵,但茶汤一定出色。茶友们品香茗、聚知己、遇知音、谈天下……何其快慰。平月茶业精心打造茶馆文化,为平月会员、茶友创造一个设施高档、布置优雅、环境温馨,充满文化气息的高级商务、休闲场所,真正阐释了平月茶业坦洋功夫红茶“百年品质、专业发展、广结情谊”的经营理念和“茶香飘满情谊”的服务品牌。
作为一名企业家,吴平月谈及最多的不是关于企业营销、经营方式或资产、财富,而是关于茶叶的文化,她一直强调茶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体现方式之一。吴平月对中国茶文化的热爱,令人感叹。
茶业放射出她的人生光彩
2008年,平月茶业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目前,该公司正向茶叶产业化方向推进,即朝“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方向前进,已建立起千亩生态、有机茶园,并与多家合作社办的茶叶初制厂挂钩,优先定质定量收购初制茶叶,为公司本部茶叶精制厂开辟了优质稳定的原料源。这些措施为平月茶业(福建)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吴平月带头组织策划、生产加工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产品,该公司生产加工的“坦洋工夫”品牌红茶,坚持在原产地、原工艺、原品味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消费者对红茶品味的需求,组织生产出“醉龙颜”、“茗门瑰秀”、“清溪飞凤”三个品牌红茶,并参加了2008年“东方神韵杯”中华名茶评比,在评比中,分别获得金奖、铜奖和优质奖。
如今,平月茶业(福建)有限公司,在吴平月的带领下,继续发扬“融合、协作、互助、分享”的平月精神,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现代产业化经营战略,始终把服务三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经过多年践行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采取“农户+农业合作社+公司”的经营运行模式,直接或间接帮助2000多户茶农脱贫致富,人均增收600多元,同时为茶乡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茶农子女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为茶农谋利益的愿望,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2008年,吴平月应邀出席了“赢在中国高峰论坛”,并获得“中国和谐社会杰出企业家”荣誉,同年11月,吴平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百名女性新闻人物,她目前是亚洲智慧女性联合会会员,北京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北京福建茶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农产品加工周刊常务理事。面对种种社会兼职和荣誉,吴月平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不仅要办好企业,反哺农业,支持农民增收,更应替国家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翻阅有关于吴平月的资料,从中发现,在她年轻的生命中获得了不少荣誉。在接触中,我一直在和她探讨关于成功、荣誉、财富这些令当代青年人感兴趣的字眼,吴平月的解读是:“我对此看得很淡,我一直把我从事的茶业当做是茶文化来经营,我最大的梦想是通过我的努力能帮助到山区贫困的人们,能帮助那些不能上学的孩子。吴月平曾无数次的帮助当地茶农,免费为他们讲解种茶技艺,并解决了数百人的就业。
茶事在她心中是一门艺术
吴平月从少年知事起,一生喜茶、爱茶、言茶、种茶、制茶、售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视茶叶为业。特别是她对“坦洋工夫”红茶很痴迷,只要一进入茶事,她就精神抖擞,心情愉悦,浑身有种使不完的劲,即使在创业伊始那种艰辛的打拼,她也是视苦为甘,充满人生无穷的乐趣。因此,她在开拓茶叶市场时期,历经商海人生的波折与磕碰,然而,她却如平湖秋月一样,淡定自若,闲静提壶,冲散心结,赢得收获。
在自己事业发展过程中,吴平月认为由于自己能得到茶艺大师张天福传授茶艺的宝贵经验,让她从一个茶艺门外汉变成一个卓有成效的茶艺经营者,才使得后来的她在茶艺事业的工作中变得游刃有余。吴平月抓紧一切机会向同行学习茶文化和经营之道,甚至是普通的顾客她也会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将平月茶业的公司使命成为一切茶文化工作的开始,而这个使命就是为芸芸众生奉献绿色健康,享受美与和谐之生活。吴平月认为,它非常简单,而且很绿色,这也是平月茶业所有员工追求的一种理念。
吴平月告诉员工,只有释放自己的潜能,迷恋自己的事业,才会沉醉于事业的乐趣中,才能创造令人惊叹的业绩。而这一点正是她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吴平月一直将自己所做的茶事当成是一件艺术的行为,她说:“茶叶
在我眼里就是雕塑、是艺术品,我热爱艺术品,我喜爱茶文化。”她还想把事业做得更大,她想把平月茶业开到世界的每个城市,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行文至此颇有感触,能将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业变成奋斗终生的事业是件幸福的事情。而吴平月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女人,她不但有美满的家庭,还有喜欢的事业,面对自己喜欢的事业,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也可以以苦为乐,因为她在茶的世界里获得的乐趣远比苦要大得多。我祝这个幸福的女人将事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