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福安·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 | 中学组优秀作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9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4-29 22:08:30


“书香福安·阅读新时代”

中学组优秀作品展示



2022年福安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单派单”志愿服务“书香福递”活动以来,累计送出心愿书籍1200余册,有效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为让市民读有所获,读有所得,特开展“书香福安·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市民们踊跃参与,收到小学、中学、成人组征文共306篇,经评审组认真评选,每组评选出优秀作品各5篇,现将中学组优秀作品展示如下。


余光之中


作者:黄子晏

指导老师:陈丽平

学校:福安市城北中学



“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题记

让清风从窗边掠过,翻起一新篇。风说:“我喜欢读这篇。”顺着风向,拾起书架上泛黄的《余光中诗选》。于是一风,一人,一书,一下午。

余光之中·少年志

年方十九的余先生从南京青年会中学毕业便考北大及金陵大学,那时傲气的少年正值春风得意之时,是妻子范我存笔下“理个平头,穿一件麻布制服,看起来有点严肃,又有点害羞”的少年郎;是姨妈口中“书读得好,中英文俱佳,又有绘画天分”的青年才子;更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的“当代李白”。

只可叹生逢着了乱世,失学,又失学,次次的功与名散作尘屑,飞灰。在那纷乱的时代里,命运如黑夜中的蝼蚁,活着,不易。而他仍心存光明,在烟火废墟里,在颠沛流离中有着自己的一方文学梦,辗转多地,先后从厦门大学、台湾大学、爱荷华大学结业。那铮铮的少年心中有光亮,便处处都有燃苗,时时灯火不灭。“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他要做自己的李白。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此间越岭而过,不求今后皆是清风明月,坦荡通途,只愿无论磨难,一往无前,不忘所向,不落希望。只因我们是少年。

余光之中·家国情

余老一生中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读万卷书的同时,足迹遍布了半个人世间。无论走得多远,登得多高,余老从来未忘过自己来自何方,一直以“江南人”自称。离开大陆的赤子啊,只好以诗寄情。柔情的笔下,念乡之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海峡的两岸是相望难相拥的天涯之遥,是且投月光试深浅的长风涧谷之深,是鹊桥难以连结之宽。浅白真率的文字,充斥着深沉的历史,游子难归的绵绵怀念。朴实、自然、含蓄、深刻,他在诗里喊魂,在歌中怀乡。只怅惜,一首《乡愁》已成绝响,世间再无余光中。

白纸黑字间的“大陆那头”,是多少人心中泛起温柔的波浪,是多少人眼里涌起晶莹的泪花,是多少人胸中奔腾一股热血,又是多少人久久的意难平。

于是青丝与白发,月色与雪色间。祖国就是那第三种纯色了。那是清澈的爱的颜色。

掩卷。“余光中诗选”五字在墨色中纷飞,在捧书的少年心中燃烧——我中国之少年,将在这片赤色的土地上,循着月光,沿着余老的雪中迹,永远地向着那彼岸之红莲去。


持灯一盏,守万里河山

——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有感


作者:陈进

指导老师:郑义勇

学校:福安市溪潭中学



一个身影在茫茫冰原上缓缓移动,雪地上游离着斑驳足迹。耳畔是尖利的风声,棉衣上附着的冰霜冻得刺骨。飘摇中兀然望见一盏赤色的灯,在漫无边际的雪夜里散发出微弱的光亮……

七十多年前,“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慷慨陈词尚在议事大厅内阵阵回响,中国人民志愿军却已跨过波涛澎湃的鸭绿江,奔赴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出了千千万万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马玉祥、黄继光、邱少云……“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他们以宽广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在朝鲜大地上镌刻下了激昂的青春誓言。

七十多年后,回望过去那段抵御外敌的历史,俨然成为开启中华强国之路的序章。但那保家卫国、胸怀天下的一片丹心,却依旧光辉熠熠,一如既往守望万里河山。

2020年6月,崇山峻岭、湍波疾流间喝断声此起彼伏,一道道坚挺的身影挡在了边境冲突的最前线。年仅19岁的战士陈祥榕在与外军激烈斗争时为保护团长祁发宝,奋力反击,最终英勇牺牲。他将自己青春的鲜血洒在了喀喇昆仑高原的皑皑白雪上,用自己的躯体为祖国边疆筑起了巍峨界碑——澈的爱,只为中国!

笔触青涩,然而字字千钧,彰显着中国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远大理想,蕴含着中国青年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磅礴气势。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历经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二十一世纪的神州大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谱写了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持灯一盏,守万里河山。“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请命的人,有为民求法的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先辈以赤子之心,化刺破万觥黑暗之灯盏,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才使我们对锦绣河山有了更加深挚的守望。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勇作时代的弄潮儿,勇担民族复兴之大任,勇铸中华民族之脊梁,奋发有为,有所作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一群身影在茫茫冰原上缓缓移动,风止住了呼啸,万里河山重现新辉。胸怀一颗炽烈的心,满腔热血如春潮般涌动。曙光里已然望见那漫山遍野的万家灯火,诉说着天地间最动人的温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的大学》读后感


作者:林菲凡

指导老师:陈国花

学校:福安市第一中学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你相信,一切终有回甘。”这是《我的大学》带给我的永恒真谛。

当我手捧高尔基的《我的大学》认真拜读时,书中种种经历,尽数浮现眼前,不由得心生感慨。《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好处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佳作,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宝贵财富,以现实主义写实风格和热情勇敢的生活态度征服了全世界无数读者的心,也鼓舞着无数渴望光明和知识的人勇往直前。作者就是在这所特殊的社会大学里迎来广阔的天空,使生活更洒脱、生命有意义、人生充满热情与活力。走进《我的大学》这本书里,犹如一条清澈的小溪净化着心灵,又像一轮明月安抚着忧伤,还似灿烂的太阳照耀着前程。

在沙皇专制时代,作者那双敏锐的眼睛见证了当时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及思想,底层民众庸俗、空虚、无奈、亵渎,同时又具有在苦难的洗礼中积淀出的善良、乐观、吃苦等完美的人性。黑暗与罪恶是他成长的独特的社会背景,也铸造了他独特的成长方式。历尽人间苦难和生活艰辛,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但命运并不会如他所愿:大学梦碎、沦为乞儿、与饥寒为伴、与贫穷为伍,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大学教室”……

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从小经历各种苦难的高尔基,显得格外懂事、善良,他渴求新知,追求自由,立志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他说“我真想做一个善良的、为人民所需要的人”,为此,向着他心中那个不太清晰却十分完整的前程,卖力地用心探索。“苦难的日子让我更加坚强,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救济,也不渴求偶然的好运降临,生活环境越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力。”这是他至上的信仰,也是敲醒万千读者的警钟。

一书完毕,受益匪浅。你不能要求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海洋,因为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洋,是泥塘,我想正是高尔基明白这个道理,才会有直面苦难的勇气。读懂了苦难,才算读懂了生活,读懂了淡定,才算读懂了人生。少走了弯路,就错过了风景,无论如何,感谢经历,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苦难,仍旧保持欢喜。

“向未来张望的时光,或许孤独而漫长,希望努力过后,都是晴朗。而那些曾受过的伤,前行必有曙光。愿你历尽风雨沧桑,仍不改天真模样。愿你可以如愿以偿,心里皆是美好阳光。”

愿大家都能在《我的大学》中找到关于如何从容面对人生困境和挑战的答案,不畏苦难,彼方尚有荣光。


人生的美化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作者:刘明灿

指导老师:林拥锋

学校:福安市第一中学



亲爱的朋友啊,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且先问你,美在哪儿呢?

孤独而又寂寥的雨巷里,尘世共品丁香一般的愁怨;窥得圆明园的往昔岁月,埋葬在断壁残垣下的是过去;纵游天地之间,是如米小苔花动人,是巍峨高山巅壮美;而都市盖上夜幕,灯红酒绿,看见的是人们纵情声色。这世间的种种啊,似乎都得美神缪斯的垂青。

可美在万物吗?不是的。周敦颐爱莲,何众人都爱牡丹;浓妆艳抹,清水芙蓉倒也宜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读一首诗,看一幅画,或是赏一方风景,各人各异的情境与性格都会影响我们所看到的面目。何人能赏万物之美呢?这实在是对美的泛滥化和污名化。美之于万物,不过是世间万物都有存在的被感知到美的可能性罢了。自古至今,词曲被分为豪放和婉约,艺术也总被冠以派别,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孰对孰错纠缠不清,人们感受到的各不相同——美是在每一个人心中的,美有各异,就在于所有人都以自己为参考的样本。

小时候读诗看文章,每当被要求写两句“赏析”时总是抓耳挠腮。幼时所知道的美,一方面是自己如破土出芽般朦朦胧胧的感知,更多的却是被家长、老师所灌输的“这是美的”的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这美绝非是我们自身的体会,而是后人对于大众感受的归纳,是一种客观的美。若是被按头强行体会,绝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反而多增几分厌恶。“少时不解其中意”,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不一样的人生阅历和情境,方能对以前的一草一木,一词一句有所感知。年至耄耋而仍然无所感知,实在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体会美总是要有机缘和契机的。读边塞诗的壮阔,也许方是见了才能知道;西方绘画的光影,不细致观察也绝辨识不到其妙处。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朱光潜先生的话如探骊得珠,“艺术一方面要使人能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我们读“此物最相思”,不免为这样一份真挚的美所动容。我们经历过无数个时序更替,却仍然难在饮冰挥扇的夏日里体会拥衾围炉的冬日。老人绝不会说自己顽固,儿童也绝不会说自己天真。距离太近容易使人回到现实世界,距离太远又无法让人了解欣赏。现实生活里,我们时常被教导“距离”的重要性。体会美乃至于创作美何尝又不是这样?

朱光潜先生谈美最质朴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如何“免俗”,实现人生的美化。我想,保持自己对美感独立的态度,积累美感的经验,把控恰当的距离,正是我们应当有的进行时。


诗落雨惊春,词染霜景秋

 ——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有感


作者:钟心怡

指导老师:林密

学校:福安市第一中学



展开书扉,氤氲沁人芬芳。行行泣泪,卷卷欣悦。吟其词句,如有契合于昔人兴感之由,亦喻其之情,知其之性。虽流年似水,隔时别序,而旧时古巷,当年明月,仍现于眼前。

登临词楼,望大漠孤烟直烘云,长河落日迎月圆。飒飒劲风不止,滚滚热血奔流。峥嵘岁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走马川,踏雪山,西风猎猎,烟尘四起,平沙莽莽黄入天。但见狼烟滚滚,烽火不绝,又闻刁斗催催,羌笛犹怨。抚断垣残壁,点染红光。醉卧沙场,见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纵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仍有壮士干戈鏖战,肯将性命逐轻车。只盼一朝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志坚,纵贯千古,横扫八荒。其心壮,所向无空阔,骁腾行万里。余亦有心火烈烈,不甘扬汤止沸,欲从之骠骑将军,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勒石燕然,封狼居胥,退匈奴出边境外。但以牙璋归凤阙,旌旗扬长空。

思安宁年华,承平盛世,文治武功,民安物阜。十里长亭,万里长城,以安其民,以固其防。一方坐镇,万国来朝,威震四夷,友交邻邦。人言道:犯我华夏,虽远必诛!是以勇赴生死之约而无愠色,问平生所愿,不过太平。

星海横流五千年,有此奋勇抗敌之强汉,亦有瞻前顾后之弱宋。放翁几度垂泪今宵,僵卧而独悲。忆当年匹马戍梁州,视如今鬓霜泪空流。盼南宋之崛起,雪靖康之耻辱,心念切切。以致夜阑卧听风吹雨,疑是铁马冰河入梦来。而终其一生,也未能有幸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只得怀恨而去。稼轩有去病之志,《美芹》《九议》力主抗金,收复失地,奈何旌旗未卷头先白。视王朝命运,悲东山岁晚,碧云将暮。鱼龙惨淡,风云开阖,白日销残战骨。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其深知,将军百战身名裂,却不惧挺身出列。惟回首黯然,清泪映光,似诉故人长绝。苏自瞻年少自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能射天狼。而人生几度秋凉,无谁可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边声连角断人肠。

有诗诉尽悲欢离合,有词言尽阴晴圆缺。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诗亦然。故余破雾看花,以观其真意也。






来源:福安市图书馆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