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安”我来讲《福籽同心爱中华》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6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10-06 16:30:34




市教育局 陈丽 王丽丽 雷子铭





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创办于1952年8月,地处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岩村,建校71年以来,学校曾经被《人民日报》赞誉为畬山教育明珠…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曾两次到校教研,慰问师生,并勉励少先队员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祖国有用人才。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切为了畲族的发展”的殷切嘱托,挖掘畲族文化内涵,以畲族图腾——凤凰的五种色彩(红、金、墨、绿、蓝五色),凝练“五彩飞扬、童心向党”办学理念,以“畲”文化特色为亮点,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形成了红色温馨校园,金色智慧校园,墨色书香校园,绿色生态校园,蓝色平安校园的育人模式,让民小学子在温暖馨香的校园,不断增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吸引力、向上力,培养其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如兰之馨、典雅方正。


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的旧校区,习近平总书记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挂钩的民族乡是坂中畲族乡,曾两次来此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实小留下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把时光倒流到1988年10月的一天。


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身穿浅灰色中山装,面容慈祥;他快步走进班级,详细询问队员们生活、学习等情况,认真倾听队员们淳朴、天真的回答;他勉励队员们刻苦学习知识,将来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但当看到学校校舍情况和孩子们身上破旧的衣衫,习近平总书记神情凝重。



当时仅2亩的校园面积,队员最多时达到500多号人,上课、吃饭甚至睡觉都只能挤在教室里。从此畲族教育和畲乡的孩子,成了他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结束不久后的一篇文章中,他写道:“我走了不少乡村,看到不少简陋的校舍,心里沉甸甸的。在同农村干部、农民专业户的交谈中我更加感到科技兴农、人才兴业的重要和紧迫。”而“一切为了畲族的发展”做好少数民族的教育工作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牵挂的事。


如今我们的学校条件日新月异,焕然一新。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一座占地面积达到6400多平方米的新校区早已屹立于仙岫山畔。宽敞明亮的教室、轻柔多彩的塑胶操场、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整洁舒适的队员宿舍,站在红绿相间宽敞的操场上,放眼望去,墙上挂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奖牌,在这温馨的校园里,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参加学校开展的红领巾心向党,向习爷爷说说心里话征文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让我们快乐茁壮成长。说到这,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在今年5月,学校被福建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温馨校园评选,一张张奖状,一份份荣誉无不凝聚着习爷爷对畬乡畬娃的关爱,如今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的我们,将继续追寻习爷爷的足迹,牢记习爷爷的嘱托,从小学会做人,从小学会学习,从小学会创造,长大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携手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民族文化美的语言、美的内容、美的形式,在实践中融成那一抹“诗心”一一我们都是石榴籽,让福籽同心爱中华,凝心聚力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制作:福安市融媒体中心专题部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