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亲的回信在宁德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8日来源:东南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东南网发布时间:2019-08-08 12:26:11
原标题: 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亲的回信在宁德引发热烈反响 王光朝是习近平当年第一次和第三次进下党的见证者,如今他开起“幸福茶馆”,迎接宾客,向他们讲述下党的今昔变迁。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亲的回信在宁德引发热烈反响东南网8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范陈春 通讯员 游书金 蔡雪玲 黄起青 张中尧 李广)这两天,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下党乡亲的回信在宁德市引起热烈反响。宁德市干部群众迅速掀起一股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澎湃热潮。“习总书记给下党乡亲的回信,体现了总书记对宁德、寿宁乡亲的关心厚爱,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宁德的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习总书记给寿宁下党乡亲回信的精神为动力,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继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6日晚,宁德市连夜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总书记给寿宁下党乡亲的回信精神。7日上午,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赴寿宁县下党乡,与干部群众一起学习习总书记回信精神,要求寿宁县、下党乡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目前,宁德市委已成立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工作领导小组,并起草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全力推动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在宁德落地落实。“得知习总书记给下党乡亲回信时,我无比激动,并迅速转发朋友圈,分享习总书记对寿宁人民的关怀。”寿宁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连德仁说,他反复阅读习总书记的回信,感到习总书记百忙之中给下党乡亲回信,体现了深厚的爱民情怀。“习总书记30年来的关心和牵挂是下党乡发展的动力源泉。”寿宁下党乡党委书记叶忠强感慨地说,依靠党的好政策,下党全乡118户(504人)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今后,我们要以学习总书记的回信为新起点,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精神,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周宁县乡村振兴办副主任周雄说:“习总书记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我们推动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周宁着力推进高山云雾茶、高山冷凉花卉、淡水渔业等八大产业,夯实老区县农业基础,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努力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看到习总书记的回信,深感振奋。习总书记对农村基层深爱有加,对农民群众感情深厚。”屏南县甘棠乡委书记张书俭说,甘棠乡要坚持“工农并举、文旅并重”,推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美丽甘棠”,努力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点。福安葡萄协会会长孙飞汉说,福安果农靠山吃山唱山歌,努力摸索科技种植巨峰葡萄的经验。目前,福安葡萄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产量8.5万吨,产值近1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展葡萄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创造经验。”“习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闽东大地的深情厚意,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柘荣县乍洋乡溪口村党支部副书记袁亦光说,一定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完善基础设施,致力打造千亩茶园,推行“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奔小康。“习总书记给寿宁下党乡亲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宁德东侨开发区侨兴社区党支部书记余根田表示,要做好本职工作,为辖区的和谐稳定、为群众的安居乐业、为东侨的繁荣发展奉献力量。“习总书记的回信让我的内心沸腾了起来。”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党支部书记钟祖钦激动地说,“我们要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行村村联建、支部联姻模式,整合资源、资金和人员,建立联合便民服务中心,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东山村由‘穷居山林’到‘幸福畲村’的变化。”古田县平湖镇党委宣传委员严静表示,近年来,平湖镇创新脱贫攻坚“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带领全镇贫困户发展茶树菇、水蜜桃、芙蓉李等特色产业,全镇94户贫困户、6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脱贫。今后,要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福鼎磻溪镇赤溪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陈双杰说:“习总书记的回信极大增添了闽东乡亲们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勇气,同时也给赤溪村的发展提供了向前的动力。我们要继续发扬赤溪村特色,打造赤溪‘1+N’模式的旅游模式,为赤溪村全面建成小康作贡献。”蕉城区洪口乡党委书记陈斌感慨地说,洪口乡和下党乡一样,也曾是宁德地区四大特困乡之一。“我们全体干部将不负所托,持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实现乡村振兴上下求索,为建设美好家园不懈努力。”刘明华:我是一个“富有”的人东南网8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这两天,刘明华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没想到!没想到总书记回信了。他仍然还记得我们下党乡亲,还一如既往地勉励我们。”刘明华说。30年前,也是一个“没想到”的事情,让时任寿宁县下党乡党委副书记的刘明华铭记至今。下党乡1988年才成立。1987年10月,刘明华等四名干部受命筹建下党乡,这里的贫困、闭塞程度超过了他们的想象。1989年6月,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杨奕周在参加宁德地委工作会议时表示,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这句话,引起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的注意,他当场跟杨奕周约定要去下党一趟。刘明华说,没想到不到一个月,习近平就带领地直和寿宁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前往下党乡访贫问苦。那一趟,荆棘丛生的山脊小道上,习近平一行人拿着柴刀将挡在路面的荆棘、苇秆劈除,步行近2个小时,才到达下党。此后,习近平又先后两次进下党,把扶贫工作精准落到实处。作为一名见证者,刘明华把这一切化为自己努力工作的动力。在下党乡和县农办等不同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去年,刘明华退休了。没有追随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也没有和老伴在县城养老,他又搬回下党乡。在这里,他有了更多工作: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下党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兼职老师、“难忘下党”主题馆义务讲解员……“习总书记给下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全国各地慕名来此接受党性教育的游客络绎不绝,我每天给他们讲述下党故事,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我就是一个富有的人!”现在刘明华养成一个习惯,每天必看新闻联播。“总书记去哪了,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都会认真了解。因为,我在讲解中要用到呀!”就像一名勤奋的学生,与时俱进,刘明华讲述的下党故事打动了南来北往的人们。王光朝:“幸福茶馆”这么来东南网8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层峦叠翠之间,一湾碧水从鸾峰桥下流淌而过,一片民居依山而建。王光朝的“幸福茶馆”便处于这片古香古色的民居之中。这两天,习总书记给寿宁下党乡亲的回信,沸腾了寿宁下党乡。幸福茶馆也比往常更热闹。“幸福茶馆”的主人,今年71岁的下党乡下党村村民王光朝是习近平当年第一次和第三次进下党的见证者。忆起往昔,王光朝感慨万千:“当年的下党乡,是福建唯一一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成为下党人最迫切的愿望。习近平曾先后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解决难题,推动当地摆脱贫困,下党也因此踏上脱贫致富的征程。如今,下党乡路通了,产业发展了,旅游兴旺了,村民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作为下党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王光朝的人生经历了巨大转折。他从上世纪60年代种田、种地,到上世纪80年代卖茶叶和农产品,再到如今修缮老屋、创办“幸福茶馆”。问及“幸福茶馆”名字来源时,王光朝说:“幸福下党,难忘习总书记。今天,我们过上幸福的日子,要知恩、感恩,不能忘记习总书记30多年来的关怀。”“所以,我和几个乡亲商议写信,想跟总书记报告下幸福的生活。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快给我们回信,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王光朝说,“今天的下党一天比一天好,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日子越来越红火。”在“幸福茶馆”,王光朝热情招呼着各方来客,饶有兴致地向客人介绍下党今昔变迁。如今,“幸福茶馆”十分热闹,每日客流量几十人,一年接待游客逾千人。“当年,我们一家缺吃少穿,如今我一家九口有四人拿工资,儿子、媳妇又孝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王光朝感慨地说着自己的幸福生活。王光拔:总书记给了我100元东南网8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7日,下党乡下党村村民王光拔登上村里海拔最高的一栋民宿,俯瞰整个村庄。清风徐来,村里游客如织,下党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王光拔的老宅屋顶在一片青瓦之中格外显眼。那里正在实施改造。200多平方米的闲置老房,将化身下党乡青少年实践基地,接待八方游客。那是总书记曾经到访的房子。1989年的7月19日,习近平第一次进下党。当时,王光拔从部队负伤退伍回乡,生活困难。当天临近大暑,烈日当空,他正在家里躺着休息,习近平走进了他的家门。“他来看望我,并给了我100元钱,这对我来说帮助太大了。那100元,比现在的1万块还贵重,远超过我一年的收入。”回忆往事,王光拔心中温暖依旧。现在,下党乡飞速发展,乡政府租下了王光拔的老宅。两个月后,这座房子将从原先的闲置、破败变成热闹、整洁,成为下党村又一道风景。“下党村的变化实在太快了,我很期待我房子能够和这栋民宿一样,帮助村里发展,也很期待下党村能够越来越受欢迎。”王光拔一边参观民宿,一边憧憬着。王光拔告诉记者,除了乡政府给的租金收入,在组织的关怀下,每月能领取2000多元补贴。农忙时他采采茶、种种地,闲暇时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很惬意。“我的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女儿在广东从事翻译工作,儿子任职于福州一家外贸公司,都还没成家。”王光拔说,家乡变好了,机会越来越多,我劝过他们很多次,希望他们能够回乡,一起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写信给总书记,是想跟他说我们的生活因下党村的发展改善很多,下党有今天的面貌,要感谢总书记的关心。”王光拔说,“习总书记在回信里勉励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饱含了对我们的殷切期望。看到下党村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王金花:“可惜老杨看不到”东南网8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我原本只想通过写信的方式,替老杨延续向习总书记汇报下党工作的初心,展现下党乡亲脱贫致富的新面貌。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快便给我们回信了,我这两天真的很激动、很自豪。”7日,下党乡首任党委书记杨奕周的爱人、66岁的王金花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当年,正是杨奕周在宁德地委工作会议上的“放炮”直言,促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不久之后的践诺之行,也让下党迎来新的发展篇章。王金花在两年前患上心梗。考虑到老人身体抱恙,6日下午,寿宁县委书记汤孔忠亲自带着习总书记的回信到王金花家里,为她一字一句地讲解回信内容。见信如面,王金花的思绪又回到上世纪80年代。杨奕周与王金花都是下党乡上党村人。杨奕周在担任下党乡党委书记之前,曾辗转于寿宁的托溪、芹洋等乡镇工作。“最早老杨工作的托溪与上党村并无公路,每次步行一趟,都要花费6个小时。”回想起当初,王金花感慨地说。后来,杨奕周在下党工作,为了当地发展呕心沥血。“当年我陪着父亲多次前往福州、浙江等地,向习总书记汇报下党的最新情况,习总书记每次都热情接待,平易近人,让我记忆犹新。”女儿杨世凤回忆说,父亲始终惦记着下党的发展。可惜的是,他因积劳成疾,于2007年不幸逝世,不能亲眼看到下党的变化。如今,下党乡日新月异,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现在女婿开车带我回下党,几十分钟就到了。”王金花说,今年已经返回下党十余次,每次回下党,在鸾峰桥头坐一坐,感到很亲切。村民们见到她,都会拉着她唠家常,感激老杨为村里所做的一切。“这是他应该做的。”王金花说,想起当初的艰辛和如今的美好,向总书记写信汇报幸福生活的想法便涌上心头。“最遗憾的是老杨看不到如今的下党。” 王金花说,我们一定珍惜下党的美好时光,让总书记放心。陈大辉:我给总书记做午饭东南网8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爸,您居然给总书记写信啦。”6日,陈大辉的儿子在电视上看到父亲接受采访的画面后,特地打来电话。“没想到总书记真的回信了,太高兴了!”电话这头,陈大辉眉飞色舞、难掩兴奋。“那年,我们把简陋的饭桌、椅子摆在鸾峰桥上,习书记一行就在桥上吃的午饭。”作为给总书记写信的6名党员干部之一,陈大辉回忆起30年前习近平第一次到下党时的情形。1989年7月的一天,当时是下党乡炊事员的陈大辉接到消息,说第二天要来客人,需要准备午饭。“客人到乡里后,我才知道带头的年轻人是地委书记习近平。”陈大辉说,当时准备的就是些乡下常见的土菜,大伙儿都吃得津津有味。1987年,陈大辉是平溪公社的炊事员。决定成立下党乡后,领导动员他到下党,说在这里可以早点转正。早就听说下党条件苦,但全家就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盘算着转正后工资能多点,陈大辉便带着老婆孩子来到了下党。几个月后,1988年1月1日,下党乡正式挂牌,陈大辉也在这天转了正。起初乡里工作人员不多,吃的也简单。可要是来了客人,下党乡买不到东西,陈大辉就得走10多公里山路,到最近的平溪乡采购。回程更难,因为去一趟不容易,总想着多买点,沉甸甸的菜压得他一路要停下来歇息好几回。这一去一回,就是7个多小时。1991年,下党第一条通乡公路建成通车,外面的东西也能运进来了,陈大辉终于不用翻山越岭、肩扛背驮去买菜。干了15年炊事员后,陈大辉也没离开下党,继续当了10年的包村干部。2012年,陈大辉退休后住在了县城,但他还是喜欢经常回下党,见见老朋友。“县城每天都有好几趟到下党的班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每次回来,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变化,现在这里像个花园,比县城还好,真的要感谢党中央、感谢习总书记的关心。”王光满:这叠文件见证了历史东南网8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从黑色皮包里掏出一叠破旧的文件,是昨日王光满坐下来接受采访时的第一件事。“这是习总书记第一次来下党时的照片。看,这个人是我。”“这是下党乡水电站一期工程的审查批复文件,这是总书记当年现场拍板定下的工程,就是这个水电站,结束了下党乡无电灯照明的历史。”……王光满一边翻材料,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与下党乡的深情往事。虽然退休后他在福鼎生活,但时刻牵挂着下党村。在习近平第一次进下党时,王光满任村支部书记。在下党乡1988年建乡之前,他已担任时称平溪乡下党村村支部书记3年。下党乡的筹建,他全程参与。“计生、征兵、教育、育林、公粮,是当时组织给我的五大任务,其他四个我都能完成,就是交公粮任务完不成。”王光满回忆道,“那时的下党村没有公路,每户平均1000公斤的公粮要挑到平溪乡,20多公里山路,村民没办法走。那时,我们提出建乡的想法,得到了支持。”虽然建乡了,但下党贫困、闭塞程度却不像个乡。“总书记听说我们的困苦,第一次来就支持我们72万元资金,让我们激动得睡不着。”王光满说,水电站项目成为他主抓的工作。1996年,王光满调任下党乡水力发电站站长,后又赴寿宁水电部门任职,他见证了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从最初的250千瓦发展到目前的800千瓦。下党的变化,让王光满惊喜。“变化太大了,上次来这条木栈道才到这,今天一看又变长了。”王光满说,“我现在在福鼎做小生意,爱人和孙子还在村里生活。我要找机会回来,为下党村的发展助力。”“写信给总书记,就是想请他再来闽东走一走。”王光满说,“家乡发展得这么好,我们感到很骄傲,也很感恩。总书记第一次来下党的时候,老百姓很热情。现在,下党村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再见总书记一次。”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