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民生 安护万家”福安市全力打造服务类社会救助品牌实践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9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8-29 11:36:20
图片
图片


福安市聚焦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积极探索救助服务新路径,努力构建“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格局,全力打造“福泽民生,安护万家”社会救助品牌,为困难群众筑牢温暖保障防线。


一、“四化”助福,福泽民生——创新构建服务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一是资金分配精细化,提升救助效能。以财政资金为主渠道,2024-2025年累计投入1611.12万元,用于救助服务,覆盖多类人群。同时引导社会力量投入360.87万元,用于妇女儿童帮扶、光明宁德、医疗互助及金秋助学等项目,实现资金精准投放。二是管理分级网格化,精准定位需求。全市划分三级网格,由112名社工志愿者担任网格员,通过“巡查—处置—反馈”闭环流程,建立困难群众台账1.1万份,实现“主动发现、主动救助”。三是救助分类个性化,满足多元需求。依托数字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建立“一户一档”需求库和“一人一策”帮扶清单,实现精准识别与匹配。小程序“‘韩’你来”提供24小时响应服务,推动“被动申请”向“主动发现”转变。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服务13.66万人次。四是救助审定标准化,兜牢民生底线。全市22个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推行“666操作规程”,通过“六查六看六落实”,规范救助流程,实现对象精准画像,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二、协同安民,安护万家——创新构建服务类社会救助“1+N”矩阵一是民政部门牵头构建救助核心网横向联动民政、人社、残联等多部门,统筹政策形成34项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清单,纵向贯通市镇村,建立“五有”救助服务体系,打造“携手童行”“乐享银龄”“福见美好”“点亮微光”等品牌项目。二是多部门协同打造专项救助链卫健局“健康守护”行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惠及6.34万人次;人社局“就业赋能”计划培训38期、招聘49场,帮助2200余人就业;妇联推进“两癌”救助;残联开展托养服务610人,配送辅具1017件;团市委改造“希望小屋”35间;总工会“金秋助学”资助68户;慈善总会开展多项公益项目。三是社会力量参与激活多元共治圈政府购买引入专业机构承接服务,共投入1051.57万元,服务53.4万人次;组建“民政快递员”志愿团队,注册志愿者11万人,开展服务1万多场次;动员企业捐赠,设立互助基金和专项助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模式。 

三、一乡一品牌,救助暖万家——精心打造服务类社会救助示范亮点一是赛岐镇筑牢“邻里互助”救助网。赛岐镇以“幸福驿站”为核心,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注册志愿者5860人,年均服务2万人次。二是城南街道构建“全龄友好服务圈”。为困难老人开展义剪义诊等10余项服务,为青少年打造“成长护航站”等活动,惠及1000余人次。通过分龄施策,实现“救助无死角”。三是穆阳镇苏堤村打造“党建+救助”模式。650名低收入对象提供肿瘤筛查;打造“幸福穆阳娃”品牌,累计吸引120余名低收入家庭参与依托“穆水清风”解纠纷机制,成功化解矛盾26起。四是下白石镇下岐村构建“全链条救助体系”。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开展“叩开家门,打开心门”行动和“一月一暖”探访,为特殊群体提供义诊、技能培训等服务累计480余次。

下一步,福安市将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深化“一乡一品牌”建设,让服务类社会救助既符合共性标准,又具备个性温度,真正实现“救助暖万家”。

 


来源:福安市民政局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