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初二不串门”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郑望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0:16:21
福安新闻网(郑望)年,本意是五谷成熟。《左传》说的“大有年”就是大丰收。可见过年的主题是喜庆丰收,吃喝玩乐,欢度农闲;阖家团聚,尊老爱幼;一年一岁,辞旧迎新。内蕴丰富的“年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国人共同的记忆。然而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同地方过年,也沿袭独特习俗。如福建省福安“初二不串门” 的风俗,就有别于全国各地。   在福安,每年大年初二是“白年日”(祭奠家中过世人的日子),忌随便造访串门。为什么福安 “初二不串门” 呢?  传说: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作乱,屡犯闽浙海疆。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关人民过年疏于防范之际,攻入城中,大肆杀戮,死伤惨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万历二十五年版《福安县志》第七集人物志的记载对倭寇入侵和大肆杀戮以及福安人民英勇抗敌的行为作了旁证)因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习俗本应该热热闹闹过年,可家里死了人怎么办丧事?大家相约,等过了大年初一,到初二闭门办丧事。家中没有办丧事的也不出门,以免冲撞。三天后,也就是大年初五,尸体收敛,法事作毕,就上山埋葬。因此,大年初二、初五不互相逛门拜年在福安形成惯例并 传了下来。反正类似于古代“国丧”的一切礼仪,就这样沉浸在福安人的生活细节中,在每年大年初二日得到了完整的体现。据说,福安这一从明朝末年传下来的“初二不串门” 的习俗, 居然还是全国迄今为止唯一的日寇侵华民俗纪念日。   年俗的背后,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成了人们世代延续的传统。 当然, 过去的传统形式,经过人情世故的变化,也是在不断地改变循环。福安“初二不串门” 的习俗,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今福安的大年初二,街上似乎也热闹,出门的人还不少 。如果你初一已经去过那一家了,则初二再去也无妨;如果外地的朋友冒昧造访,也不至于吃闭门羹。开明的主人则会为彼此“开脱”:没关系,没关系,我们家不禁忌……毕竟,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同的人,就是要过好每一个不同的“年”。
作者:郑望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