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郑美珊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郑美珊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1:18:34
    福安新闻网(郑美珊)冰心奶奶笔下的《我的母亲》,有一句这样的话,天下的儿子至少百分之七十认为他的母亲乃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我则以为我的母亲乃是世界上最好母亲中最好的一个。尽管我无法了解天下子女对母亲的感情,但任何时候,我一直这样固执地坚持,虽然我母亲只是一位最平常不过的女性。  母亲解放前出生于宁德南门桥头下一陈姓家庭,排行老幺。母亲不满周岁时,外公不幸溘然离世。大户出身的外婆,迈着三寸金莲,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不知所措。那个苦难的年代,亲朋好友,左亲右邻,自家难维生计,谁也无力顾及这样一个毫无经济来源的家庭。经过揪心的斟酌,外婆毅然做出痛苦的抉择:留下两个舅舅,一年中陆续送出连同母亲在内的三个女儿。今天,我也做了母亲,能深刻体会到外婆当时的心情。什么是骨肉分离,撕心裂肺……  我第二个外公外婆,是宁德郊外的贵岐村人,在领养母亲数年后,先后有了姨姨和舅舅。我时常听叔公谈起母亲的一些往事,母亲从小懂事,性情特温顺恬静,六岁就跟外公下海劳作,从不叫苦抱怨。直到十七岁和父亲相识相恋。当年的五月,22岁的父亲迎娶17岁的母亲。祖父曾说过,娶儿媳直接影响后几代人。倘若拥有忍耐,仁慈,善良,忠信的品德,是延续子孙后代优良品质的根源。没想到祖父是一言成箴,此后,母亲在父亲几起几落的事业生活中,这种优良的品质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面对父亲几次的病痛和一大家庭生活的拖累,母亲用孱弱的肩膀,挑起全部生活的重担,居然是那么的淡定从容。她对父亲无微不至,不离不弃的关爱,深远地影响我们几个子女。  我们的家是一个安静温暖而快乐的家,父母感情极好,从未争吵。母亲勤俭诚实,话不多,只知道起早摸黑地干活。母亲爱着我们几个子女,对我们的过失总是耐心地批评教育。从没呵斥,更不用说有棍棒之举。母亲目不识字,但她会用朴素而直观的事理教育我们,比如当省不用,当用不省;从俭到奢容易,从奢到俭不容易。母亲总是用良善言行引导我们。在未来生活中,我们始终保持母亲给予我们对生活祈求的框架———“循规蹈矩”。  我从没有看到母亲发脾气,母亲总是亲切和悦地对待每一个人。左邻右舍家中只要有事情,第一个赶去帮忙的便是母亲。母亲结婚时,村里没通电,尚无自来水。门院外有井,自可汲水来用,但需要排队,一家大小,连加外来船厂做工的工人几十号人的吃喝缝补,母亲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  我脑海中总有温馨的画面出现。家里一旦有好吃的,母亲总是先给祖父祖母,及隔壁家的阿婆,然后我们几个子女,而后再给父亲,自己没留一点,父亲又把自己的一份再分给母亲。以前,我家客人来往频繁,家里一来客人,母亲总是倾其所有,殷勤款待客人。母亲甚至从没有嫌弃过衣衫褴褛的乞丐,碰到有病的乞丐,母亲给他刮痧,用土方医治,并且经常留宿。我家的米缸总是敞着的,母亲外出劳作时,总是交代我,如果有乞丐来,用量米竹筒舀米。到如今,我的好客习性,喜欢对待人的热乎性,仍一如既往,因为自幼养成的秉性是不易改掉的。  不管生活给予母亲的是那春雨的阴霾,夏雨的滂沱,还是秋雨的萧瑟,冬雨的冷彻,母亲都把它当做三月的春风。  每当我面对偏瘫公公大小便时,毫不犹豫地为他全身清洗;当我面对认识或不认识的孤苦老人,总会充满同情并经常解囊捐助;当我在街边看到流浪乞丐,也会给予资助。我在做每件善事时,总会仿佛看到母亲赞许的笑容,心灵深处涌出坦荡谦卑的情怀,有着灵魂受到洗涤般的空灵愉悦。这种愉悦不是任何美味佳肴和华丽霓裳所能比拟的。我能感恩惜福,能让我有如此的举止,我想不仅仅是我天性的使然,更主要的是母亲给予我生命的教育,何况我的天性本来就来自母亲。
作者:郑美珊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