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此时节,柳色青青
柳条长长,柳烟淡淡
正所谓“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因此,清明又称“柳节”
民间有折柳、戴柳
插柳、射柳等习俗
清明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
洁白的桐花迎风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鴽
喜阴的田鼠回到地洞中
三候虹始见
雨后的天空中挂着彩虹
清明节主要活动是
扫墓祭祖和祭奠已故先贤
闽南、台湾及金门等地有俗语说
“清明不回家无祖”
远赴外地的人
一般都要赶回家过节、扫墓
清明节前后十天
是民间扫墓祭祖的日子
扫墓起源于秦代
古时候如何扫墓?
旧时,扫墓一般全家老小全部出动,除了带供品、香烛、墓纸等,还带有锄头、畚箕,称“行山”或“踏青”。
到墓地以后,先检查墓地有否倒塌,破损,然后锄净坟地周围杂草,清理墓埕、墓碑,培土植树,俗称“培墓”或“巡墓”,并用蛋清调和的朱砂将墓碑上的字描红,再将供品放置在墓碑前的石板上,同时将部分祭品一并供奉墓边的土地公公,然后焚香点烛祭拜。再将压墓纸放置在墓地上,为防止被风吹走,以小石压住,称为“挂纸”或“压纸”,以此作为扫墓的标志。
每当到了清明节,就宣告寒冬已经过去,但是,这切不可大意,因为闽南有句俗语叫“清明谷雨,寒死虎母”,说的是清明、谷雨,虽是晚春,可天气有时仍然很冷,要注意穿衣,以免着凉生病。
这句话告诉我们清明前后如果刮北风,预示百日即数月后会出现台风和雨。
清明伾播播谷雨
收成无够饲老鼠
清明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关系最为密切,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广大农村都忙着春耕春种,清明不插秧而拖到谷雨才插秧,这样,收获的作物还不够喂老鼠。
清明明,好收成
谷雨雨,夏收好
清明节天气晴好,或者谷雨这一节气阴雨绵绵,都预示着夏收将获得好收成。
闽南民俗,清明除了祭扫踏青外,还有植树造林等活动。而踏青郊游活动也很丰富,有放风筝、拔河、扑蝶、斗鸡等。厦门民间有俗语说“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来源:人民网、厦门网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