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杨贞 郑玉良)午后,夏日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洒下一片金黄。53岁的刘永才正在地里给葡萄施肥除虫,他看着自己的5亩葡萄园乐呵呵地笑着,虽汗流浃背,但眼睛里却放着坚定的光。
溪柄镇仙洋里村的村民刘永才一家是因缺资金、因缺技术、因学、因病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早年他身体不适,得了胃溃疡,腰椎脊椎疼痛无收入治病,家里2个小孩正在上学,妻子零散打工收入甚微,全家年收入不到5000元,时常需要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维持生活,更无资金投入生产。
贫困消磨斗志。“没资金、没技术,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未知数,能过一天是一天,不知如何是好。”回想起以前,刘永才感叹到,日子真的苦。
转机出现在2016年。溪柄镇农技站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技术人员,针对精准扶贫户及一般农户,进行理论培训及现场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技术。赶上好时机的刘永才同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户,自己有土地,政府教技术、送资金,解决了他“创业”初期的困难。有了钱和技术,刘永才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今年他还拓展种植了3亩茶叶和2亩水稻,在松罗乡又租了5亩的土地种植葡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年收入达到了4万元。
自己干,政府帮,一关关闯过来,刘永才的日子也有了奔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政府的帮助,我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儿子长大了能外出务工赚钱,女儿读书政府每月都给教育补助金,妻子在村里的模具厂做工。今年,政府还出资帮我家房子修了楼梯扶手,我相信离小康的生活不远咯。”刘永才笑眯眯的说。
像刘永才一样的建卡立档扶贫户,仙洋里村共有11户。“扶贫的关键就是要让贫困户实现从帮扶到‘自富’的转变。”溪柄镇仙洋里村包村干部黄铃说到,下一步,溪柄镇将会继续扩大宣传,通过产业扶贫等方式,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经济‘自富’。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溪柄镇主任科员何良介绍,为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住房有保障,溪柄镇对部分贫困户的房屋进行排查,目前已安排22万资金对问题房屋、饮水进行修缮,不仅让贫困户生活富足,还圆了他们的“安居梦”。
“感谢政府的帮助,我的生活才过的去,不用发愁了。”正在曲濑村百卉园给花草浇水的陈长庆说起现在的好日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的这份工作是乡镇干部给安排的,主要对百卉园中的花花草草进行养护,每个月只要工作15天,每天能有收入100元,时间相对比较自由,又能增补收入。
陈长庆的家就在曲濑村百卉园旁,家有5口人,妻子患有残疾,小儿子智力缺陷,另外2个小孩正在上学,全家收入仅靠他一人。家里困难的现状和不高文化水平,使得他外出务工也十分困难,村镇干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将他纳入建卡立档贫困户,帮助他就业,提供扶持生产资金。
“只要你不放弃,日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曲濑村包村干部林立清鼓励陈长庆,政府每年都会给贫困户生产资金补助,给小孩教育补助,作为帮扶干部,只要你有困难,我们一定帮助你一起度过。林立清的话语像是一颗“定心丸”,陈长庆听后连连道谢,“今年我还打算种植橙子,原有的4亩茶叶也收入不错,现在年收入可达到3万元左右。”陈长庆说。
在溪柄镇,这样生动的故事不断上演,汇成波澜壮阔的“脱贫答卷”。据了解,截止2019年底,溪柄镇贫困户169户614人已全部脱贫;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摘帽”,交出了一份最好的成绩......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时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溪柄镇干部不忘初心,持续奋斗。“脱贫不脱钩,摘帽不摘政策。”溪柄镇党委书记周焱介绍,下一步,溪柄将不断完善干部驻村工作机制,加大贫困户实用技能培训力度,落实产业项目帮扶措施、造福工程异地扶贫搬迁产业支撑计划,以及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帮助扶持生产经营,吸纳劳动力,继续加大贫困户医疗救助、签约服务、特困供养、扶贫小额贷等等工作,确保每一项制度落地生根,群众享有。
今日福安入驻抖音了哟~
打开抖音扫码关注我们吧!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