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古廊桥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政协文史委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1-02-28 01:30:33

一、康厝积谷桥

      位于康厝乡13.5公里的石尖村与岭尾村之间,是古代福安往闽北必经之路的重要桥梁。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周振模、苏永昌倡建,乾隆五十六(1791)由林兴长、苏瑞人重建至今。全桥长20米,跨拱14米,宽5米,离水高6米。两岸桥台用方石垒砌,桥面用0.06米厚木板铺设,两侧置有桥凳及1.5米高的栏板,上覆桥亭。1959年赛浦公路通车,过往该处的商旅渐少,桥也渐趋败落。

二、潭头棠溪桥

     原称井桥,位于棠溪坪村西北一公里处,横跨东溪支流棠溪之上边接古时韩阳经潭头、上白石往浙江泰顺的省际官道。该桥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1963年重建。桥离水高12米,桥亭高5米,桥长43.2米,宽4.8米,拱跨36米。东西走向,两头桥台石砌,桥亭17开间,悬山顶。1991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较好。

三、范坑洋坑桥

     位于上坪村南向一公里的峡谷之中,横跨于东溪支流洋坑溪上。连接韩阳、潭头、棠溪、上白石、范坑、上坪通往浙江泰顺的省际官道。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同治七年(1868)重修。南北走向,桥长24米,宽4.8米,离水高7.3米,单孔,拱桥17.4米。桥台系毛石垒砌。桥面设桥栏板,桥屋9开间,40柱。桥厝高4米,悬山顶,屋脊中部略微隆起。屋内设木条凳,中置神龛,宽3.2米,高2.6米,深0.9米,内有观音佛像。该桥处于深山岩谷,两岸崇山峻岭,古道漫漫,给人一种悲壮的美感。

四、乐善桥

     位于棠溪村约2公里的棠溪上,是旧时上源头与上白石交通的主要桥梁。光绪年间(1857—1908),由坦洋武举人施光凌独资建造。1955年由县人民政府重新修建。桥长25米,单孔,宽5米,桥总高18米。两岸桥台用方石砌造,桥身上覆桥亭。桥面两侧有护墙至亭檐,用作护栏又遮挡风雨,桥面两边有桥凳。

五、真武桥

    位于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口,横跨坦洋溪,是福安通往寿宁古道上的重要桥梁。清乾隆二年(1737)十一月建,不久即毁于水患。咸丰十一年(1861)重建,上覆以亭,后被火烧。光绪二年(1876)武举施光凌等又重建,1939年复修。1959年村民集资重新修建。全桥长39米,跨径31米,宽5米,高11米。两岸桥基以方石砌筑而成,桥身全用杉木架设。桥面两侧有护栏,高1.3米,栏板厚0.02米,分内外两道,遮挡风雨。桥面两侧置有桥凳,供行人歇脚。桥顶部系亭式结构。据考,该桥的建造及两次修建均为社口镇岭下村吴姓木匠师传一脉。真武桥建造古朴典雅,环境优美,1982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喜鹊岭茶歌》,专以此桥为景,拍摄过一组镜头。

作者:政协文史委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