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面前,时空无界。武汉协和医院、闽东医院相隔千里,一场帮扶,跨越山海,两家医院“手牵手”,十年倾情,接力赓续,两家医院“心贴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4年,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陈竺副委员长的亲自关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的亲自协调下,在福建省卫健委、宁德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协和医院与闽东医院携手开启了长达十年的帮扶合作历程。
闽东所需、协和所能。专家下沉、进修培训、远程医疗……十年“大手牵小手”,武汉协和医院发挥其医疗“国家队”的优势,积极推动闽东医院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服务能力等多维度提升。2024年11月20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斌对双方帮扶合作成效给予了肯定批示。
闽东医院作为宁德市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首家获评三级甲等的综合性公立医院,承担着闽东、闽东北、浙南部分地区约300万群众的就医任务。武汉协和医院从帮扶学科建设作为切入点,不断注入优质资源帮助闽东医院学科诊疗能力逐步提升,推动闽东医院专科建设从“大而全”到“全而精”转变。成立廖玉华、张永学两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加快心血管内科和核医学科“1+N”学科体系布局建设……
武汉协和医院 廖玉华教授: 我们一年要来闽东两个工作周,一次来一周,帮助闽东医院学科建设,医疗技术的培训和提升,复杂病变的处理,疑难病变的处理。
自2018年,廖玉华名医“师带徒”工作室成立以来,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已形成了“一个病区(含CCU),五个亚专科专业组”的新格局,成为宁德市首家通过国家级标准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单位。随后,先后通过高血压达标中心和心衰中心的国家级认证,是宁德市唯一同时通过国家级认证“三个中心”的医院。
张永学名医“师带徒”工作室团队为闽东医院核医学科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2023年11月,闽东医院率先引进宁德市第一台PET-CT,同时,科室拥有SPECT-CT及双能骨密度检测仪等核医学科大型设备,内设PET/CT扫描室、SPECT扫描室、控制室等相关功能室,成为闽东地区首家设施完善的核医学科。2024年投入使用的碘-131治疗病房,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武汉协和医院 张永学教授: 刚来的时候,我们这片地还是一片空白。我想通过将近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团队也来过多次,包括关于PET-CT显像诊断、核素治疗病房的管理和病房的质量管理,怎么去查房,我们也都是派相应的专家到现场一对一进行指导。
促进学科成长不能只靠帮扶,重点还是“传帮带”培养优秀医疗人才,让他们迅速积累诊治疑难重症的经验、提高诊疗技术水平,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时任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教授多次深入闽东医院麻醉科,指导学科建设,并捐赠便携式B超、远程教学设备,推广舒适化医疗安全管理措施,目前麻醉科已加入武汉协和“麻醉专科联盟”,成为福建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放射影像科加入武汉协和“放射影像专科联盟”,每周两次远程影像阅片活动,疑难病例和罕见病的诊断水平逐步提升。
十年帮扶,187名管理骨干和医务人员到武汉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带回先进理念、技术,为本地医疗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武汉协和医院通过远程讲座、一线实训等形式,累计为闽东医院及周边县医院培训超3200人次。
武汉协和医院 姚尚龙教授: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的输血来增加他们的造血功能,能使他们的专家教授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我们也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的科研优势,把闽东医院真真正正建设好。
成长起来的闽东医院,通过与周宁、柘荣、寿宁、福安、霞浦等周边县医院成立医联体,补短板、强弱项,让当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看病就医从“有”向“优”的跨越。
闽东医院 林成寿院长:十年来,武汉协和医院专家团队真情相助、倾力帮扶,全面助力我们闽东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医院学科的建设提供强劲的动力和支持。
跨越山海,情真意长。回望来时路,不忘武汉协和医院专家十年如一日深入闽东一线,将优质医疗资源倾注闽东,托举起300多万百姓的“健康梦”。展望未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这场跨越山海的帮扶还将在闽东大地续写新华章。
编辑:阮珊妮
审核:林衍 王雯秋 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