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英荣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李广 林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04:17:12
福安新闻网消息(李广 林衍)12月11日下午,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该奖项被称为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有10位杰出女性荣膺该奖项,每人获得10万元奖励。其中,出生福安的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兼神经内科副主任吴志英获此殊荣。
吴志英,福安人,1967年8月出生。医学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从小爱读书学习,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深造。1990年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99年同济医科大学博士毕业,2001-2003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2007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先后担任住院、主治、副主任和主任医师,2007年9月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引进到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担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兼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神经遗传学组副组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上海遗传学会理事。
这世界上有一群特殊的病人,他们深受病痛折磨却被医生遗忘,罕见病患者受疾病折磨,却因“罕见”而常被遗忘。然而,总有一些勇敢的科学家愿意在一个小小领域奉献自己的研究生涯。据了解,吴志英研究的这种“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发病率仅十万分之一,多年来,她致力于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研究,并追踪到了致病基因,为千万患者带来福音。
吴志英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神经遗传病和变性病的诊治。主要从事神经遗传病和变性病的优化诊断和治疗以及分子细胞机制研究。从医二十多年来发表与神经疾病防治相关的学术论文百余篇,以通讯作者兼/或第一作者在Neurology、Arch Neurol、FASEB J、Neurobiol Aging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2获得“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项目”资助。
这次同时获奖的另外9名获奖者分别是: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马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旭村、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一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赵慧君、东南大学数学系教授梁金玲、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勾晓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丽萍。这些女科学家来自国内八所高校、两家科研机构,在生态环境、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中国科技界唯一一项用以奖励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女性科技人员的专业奖项。 截至目前,共有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76位女性获奖。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吴志英,福安人,1967年8月出生。医学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从小爱读书学习,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深造。1990年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99年同济医科大学博士毕业,2001-2003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2007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先后担任住院、主治、副主任和主任医师,2007年9月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引进到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担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兼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神经遗传学组副组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上海遗传学会理事。
这世界上有一群特殊的病人,他们深受病痛折磨却被医生遗忘,罕见病患者受疾病折磨,却因“罕见”而常被遗忘。然而,总有一些勇敢的科学家愿意在一个小小领域奉献自己的研究生涯。据了解,吴志英研究的这种“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发病率仅十万分之一,多年来,她致力于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研究,并追踪到了致病基因,为千万患者带来福音。
吴志英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神经遗传病和变性病的诊治。主要从事神经遗传病和变性病的优化诊断和治疗以及分子细胞机制研究。从医二十多年来发表与神经疾病防治相关的学术论文百余篇,以通讯作者兼/或第一作者在Neurology、Arch Neurol、FASEB J、Neurobiol Aging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2获得“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项目”资助。
这次同时获奖的另外9名获奖者分别是: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马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旭村、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一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赵慧君、东南大学数学系教授梁金玲、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勾晓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丽萍。这些女科学家来自国内八所高校、两家科研机构,在生态环境、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中国科技界唯一一项用以奖励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女性科技人员的专业奖项。 截至目前,共有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76位女性获奖。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李广 林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