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借款、转款等请求
一定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渠道
核实对方身份
不能仅凭文字信息就配合转账
那么,骗子是如何实施诈骗的呢?
第一步,从伪造高仿的“领导社交账号”开始
领导是谁大家都知道,但领导的微信具体长什么样大家又都不清楚。骗子直接采用领导的真实姓名和头像作为账号昵称和账号头像,并注明是“政务”号。
第二步:精准添加受害人
添加受害人,讲究一个精准配对,什么领域的领导,就添加什么领域的诈骗目标。(比如骗子冒充了教育局长,他就会去添加各个学校校长的社交账号。如果他冒充了县长、镇长,他就去网站上去查找这些县和镇里知名的企业。)
具体操作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领导所在辖区的受害人,公开信息上去搜都有。(现在有很多查企业、查老板的软件,一键就可以查到企业负责人的姓名和手机号,大部分人的手机号都关联着微信、抖音或者QQ,很方便就能添加到。)
在添加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微信或者QQ后,骗子并不会马上实施诈骗,而是先说些套话联络感情。
从目前各地接报案件来看,这类诈骗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以领导干部身份不方便为由,要求受害人替他转账给别人,当然,为了打消受害人的疑虑,还会用到两个非常关键的障眼法。
第一个障眼法就是“视频通话”。
在受害人看来,领导找自己办事,那当然是激动万分,这是领导把自己当做“自己人”的一个标志。而且,领导的理由很合理,就是老领导要借钱周转,但是自己是身份敏感,不方便直接转账,想以受害人的名义转账。当然了,这笔钱领导会先转给他,打消他的后顾之忧。
通常来说,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一看领导这么实在,为了体现自己落实领导任务积极,往往不去查询这笔款是否到账,就马上按要求转账了。
而一旦有人质疑为何没收到转账,领导往往会解释说“大额转账要24小时才到账”,那边领导急需这笔钱,请立即转账。很多人顶不住压力往往会立马转账,而自己是永远不会收到领导转账的。更可气的是,有些人被骗后往往还不知道自己被骗,以为领导是变相索贿,不敢报案。
至此
我们完整还原了冒充领导诈骗的套路
那么
如何有效避免上当受骗呢?
⬇️⬇️⬇️
来源:宁德公安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