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正劲|国家级试点!福安都做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8-25 18:28:09


福安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福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民政部关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部署要求,创新推出“五福”精康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患者安康、家庭安心、社会安定”的“三安”目标,走出一条具有福安特色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新路,成功入选国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
一、强基固本,筑牢精康服务“四梁八柱”。一是组织强引领。成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政法委、民政局、卫健局、财政局等11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在此基础上,多部门联动对重点人群精准排查,实现信息共享,机制高效运转。二是政策强保障。制定《福安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一个服务体系、一张服务网络、一批服务人才、一套服务机制、一批服务特色”的“五个一”推进机制,扎实开展精神分裂症患者免费应用长效针剂治疗试点,推动康复服务平稳开展。同时,落实“以奖代补”监护政策,有效激励监护人履职尽责。三是品牌强支撑。倾力打造“五福精康·全家福安”服务品牌,构建全链条康复体系。以“福康计划”强基础,建立“专业指导-家属监督-社工跟进”协同模式,保障患者健康权益;以“福能计划”提能力,开展烹饪、保洁等生活技能及康复知识培训,赋能服务对象及家庭;以“福艺计划”促疗愈,融合闽东“福”文化,开设剪纸、手工、音乐、绘画等课程,形成“艺术表达-情绪疏导-社交重建”路径;以“福职计划”助就业,构建“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就业支持”体系,创新“企业导师+就业辅导员”双师制,助力患者实现就业增收;以“福融计划”促融合,开展社交技能训练、社区巡讲(“阳光使者”志愿队)、邻里茶话会、公益市集等活动,打破融入壁垒,营造接纳融合的社会生态。
二、全域覆盖,织密精康服务“暖心网络”。一是优化服务阵地。创新构建“1+1+1+14”即“1个精康综合服务中心+1个技术指导中心+1个精康服务站+14个乡镇服务点”全域覆盖的“福安方阵”,精康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全市服务体系的“中枢引擎”,技术指导中心发挥专业技术兜底支撑作用,精康服务站作为特色示范站,14个乡镇服务点为服务末梢,通过“中心辐射、站点联动”的“蒲公英式”布局,构建“15分钟精康服务圈”。二是建立转介网络。着力畅通医疗、就业转介网络,实现康复服务高效衔接。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社区双向转接通道,确保病情稳定的患者从医院顺畅转入社区康复站点持续恢复,社区患者需专业医疗时亦可快速转回医院。推动康复到就业无缝对接,当患者康复达标且有就业意愿时,社区站点主动联动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技能评估、岗位匹配、就业咨询服务等支持,助力患者顺利实现就业。三是拓宽服务场景。在社区、便利店、超市等场所设置“生活技能实训点”,让患者在志愿者陪同下练习购物、结账、问路等日常行为,逐步掌握独立出行与交流的能力。打造赋能空间,通过建设农疗康复基地、职业驿站、手工工坊等场所,构建起“自然疗愈-技能习得-社会衔接”的全链条支持体系,让精神障碍患者在循序渐进的场景中重建自我价值。三、专业赋能,打造精康服务“硬核力量”。一是多元聚才强根基。创新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刚性配置一批专职社工、柔性引进一批心理康复专家、定向培育一批本土志愿骨干,协同配齐一批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打造“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护师+社工+志愿者”等的复合型精康铁军,实现专业互补、优势叠加。二是三级赋能提战力。构建“基础-实战-提升”全链条赋能体系,岗前联合精疗院医生聚焦“应知应会”系统筑基,在岗依托医联体创新推行“1+N导师带教制”,通过典型案例研讨淬炼核心技能,专题开设“精康大讲堂”“社会组织运营分享会”,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与组织活力。三是闭环监管优服务。严把资质准入,创新构建“三查一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第三方评估)质量管控机制,实现服务过程全流程无死角监督,形成“标准引领-过程监管-结果评价”闭环管理体系,倒逼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确保特殊群体享受到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专业守护。
来源:市委改革办 市民政局
实习编辑:郑群杰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