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福建累计出口各类船舶31.7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2%,其中4月份出口7.2亿元人民币,单月出口同比增1.8倍,环比增71%。 其中, “全国民间船舶修造基地” 、 “福建四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闽东福安,现有船舶修、造、拆企业37家和船舶产业关联企业663家,船舶修造行业完成工业产值约占福建同业的三分之一。当下,全球船舶修造业仍在低谷中,而统计数字表明,福建船舶制造业复苏迹象明显。
明陆以载《福安县志》卷二“营缮志”载:“黄崎镇,唐曰税课场,为榷务也。”其卷一“舆地志”又载:黄岐镇“置自唐之前,旧为税场,在三江口。东管长溪温麻港,西管宁德铜镜港,中管本镇甘棠港。宋熙宁中,以风涛难泊,商舟徙今所,设官监税。”“后置监镇,从省部指挥。镇为州县要冲,海洋喉舌。”三沙湾黄崎一带,在三国孙吴时,即在三沙湾内设“温麻船屯”,这里成为制造海船的基地,开始了作为海外贸易港口的历史。公元898年,主政福建的王审知下令疏浚黄崎港,6年后疏浚工程终于告竣。从此,该港成为“闽越之境,江海通津”,“州县要冲,海洋喉舌”,樯桅晃动,舟楫穿梭,近通三都、三沙、沙埕、福州、莆田、鳌江,远抵宁波、上海、天津、香港,成为闽东重要的物资集散地。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白马港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国籍船舶开放。 “福船”作为中国四大船系之一,以其“水密隔舱”的先进技术,成为中国最具远洋能力的商船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想而知。而今,“福船”抓住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机遇,发力驶向世界。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整个市场逐步回暖,有更多的船东下单了。”福建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瑞金对福安船舶修造业的未来颇有信心,“中国造船业在世界的印象中越来越好,与日韩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而福建、江苏、浙江的民间造船业因此受益,在海外拿单有优势”。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持续的“寒冬”已经令福安民间资本对船舶修造业的投资更为谨慎。据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初步测算,目前,福安民间资本投入在造船业的达50多亿元人民币,同时还有100多亿元人民币的商品船还没卖出。
林瑞金认为,要让民间资本活跃起来,船市走出低迷是关键。
扩张国际市场,成为“福船”人的关注所在。今年4月,福建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简称“福宁船舶重工”)为马来西亚船东承建SK503、SK505的65米操锚供应船同时上船台。该公司总经理方可荣透露,2014年公司要交付9艘出口海洋工程辅助船。
记者在福建省长兴造船有限公司内看到,一艘为新加坡船东承建的加油船正在加紧建造。该公司副总经理缪见文说,公司正与东南造船厂展开合作,利用其品牌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各国都在发展海洋经济,这为船舶修造业的发展又一次提供了机遇。”方可荣道出了拓展海外市场的“绝招”所在:几十年造船的沉淀很重要,信誉、质量与服务都是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的本钱。
在福安,现有5家船企承接批量出口订单。林瑞金预计,随着船舶交付出口和现有商品船销售,2014年福安船舶出口有望达1.5亿美元。
从出口市场来看,东盟仍是福建主要的船舶出口市场,但今年前4个月,福建对东盟出口船舶同比下降6.4%。同期,福建对欧盟、尼日利亚和巴拿马出口船舶则大幅增长,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35.2倍,对尼日利亚出口打破了去年的零记录、达1.7亿元人民币,对巴拿马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亿元人民币。
业界人士分析指出,随着国际航运市场逐渐回暖,福建船舶制造企业承接的出口船订单也大幅增长;同时,船舶行业融资环境的改善、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升值趋势扭转等因素,也进一步提升了福建船舶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这个夏天,山海相拥的白马港,格外喧腾而忙碌。“新海上丝路”的宏伟构想,赋予“造船业开始的地方”更加广阔的发展,浪花亲吻蔚蓝的港湾,风生水起声声笛响。新一代造船的传人,敞开海一样的胸怀,拥抱来自“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金色的港湾,龙门吊塔座座如山。船台焊花朵朵闪耀,焊接几代人的梦想。造出万吨轮哟,驰向希望的的海洋。(丘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