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安杨梅种植面积最大的赛岐镇苏阳村,果农正忙着分拣刚采摘下来的东魁杨梅。
宁德网消息(记者 王志凌 文/图)盛夏时节杨梅红,赛江两岸果飘香。在福安市杨梅种植面积最大的赛岐镇苏阳村里,乒乓球大小、红通通的东魁杨梅挂满枝头,果香弥漫。
“从端午节前开始采摘,到现在已被浙江温州客商订走了20多担。”杨梅种植大户刘武胜喜形于色。刘武胜种植杨梅已有20个年头,现有面积30余亩,可采摘的面积有七八亩,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刘武胜告诉记者,普通的杨梅每亩收入在8000元至万元之间,优质的则有15000元。不久前在村里举办的第二届杨梅节上,他种植的杨梅获得了优质果评比一等奖,一家人喜出望外。
杨梅红、果农笑,蓬勃崛起的杨梅产业已成为福安继葡萄、水蜜桃、特晚熟龙眼之后的又一特色高效果业。
福安杨梅种植由来已久,其中东魁杨梅尤为出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福安果农从浙江引种后,东魁杨梅以其肉厚籽小、酸甜爽口等特性深得市场青睐,面积逐年扩大,几乎全市每个乡镇都有种植。据了解,福安现有杨梅面积1万多亩,年产值近5000万元,其中赛岐苏阳村引种东魁杨梅最早、面积最大,达3000多亩,产量可达800多吨,热销浙江温州等地,去年该村杨梅产值已突破1000万元。
福安市果业协会人士告诉记者,当地杨梅生产具有良好的区位、气候优势。与全国最大的杨梅主产区浙江相比,福安杨梅成熟提早半个月以上,且挂果时间长、果大、味甜、质优。因此,每年杨梅采摘时节,大批浙江及珠三角等地客商前来争购,供不应求。
着眼于做大做强这一传统特色果业,近年来福安市下足了工夫。在赛岐苏阳、湾坞炉山、溪潭岳秀、潭头东昆等地建立起面积共达3000多亩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并在苏阳村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年可产种苗3万多株。变传统粗放式种植为科学种植经营,当地果业协会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协作关系,邀请专家前来福安进行杨梅技术、品牌创建等交流工作,在苏阳村举办“杨梅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班”,现场传授杨梅无公害栽培技术、品种选育、科学施肥及鲜果贮运包装技术,果农受益非浅。
农业经济,品牌是金。在福安果业协会、工商部门的引导下,当地杨梅产区先后注册了“苏阳红”、“屏峰山”等多个商标。同时连续举办两届杨梅节,提升产业知名度,并开展优质果评选活动,引领果农科学种植、增产增收。6月中旬,在浙江慈溪举办的2010“横河杯”全国十大精品杨梅评选赛上,苏阳杨梅就从全国各产区的65个杨梅样品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十大精品杨梅称号,为福安杨梅产业赢得殊荣。
极尽气候、市场、品质之势,福安杨梅产业迅速崛起。本土农业加工企业的“联姻”,更是让这一产业日益红火。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新味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杨梅鲜果能力达5000多担;天源食品斥资引进果汁饮料生产线,开展新型杨梅营养果汁研发。同时,外地的许多贸易客户、加工厂商也纷纷进入福安采购杨梅,用于杨梅原汁、浓缩汁、果醋、盐渍干品、果酒等产品的加工开发,福安杨梅产业链越“舞”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