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治本之策。近年来,我市通过示范推广乡村振兴“抓两头带中间”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唱好“山海经”,打好“特色牌”,让群众搭上“一村一品”的增收快车,为农村创新创业开辟新天地。
近日,穆云畲族乡下逢村村民彭姗正在收拾村里的民宿客房。随着下逢村这个“中国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的名气越来越大,村里的人气也旺了起来,彭姗每天都忙得很开心。
穆云畲族乡下逢村村民 彭姗:现在我们这里也算是网红村了,很多人来这里玩,有拍婚纱照的,旅游的人很多,所以搞这个民宿和农家乐,收入肯定是很不错的。
近年来,穆云乡确定了2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6个产业薄弱村,以及25个“中间”产业村,以“抓两头带中间”的模式落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中间”村的下逢村,把自身优质的旅游资源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通过吸引乡贤返乡创办旅游企业,不仅打响了村庄名气,更给村民带来了实惠。
福安市下逢休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许洋洋:我们把外面的资源引进来,还有游客引进来,带动村里面的村财(收入),还有一个是带动我们这个村里面的(村民)收入 。
穆云畲族乡下逢村村民 彭姗:我们现在很多村民也会在旅游公司打工,每个月都会有收入,游客多的时候还会有一些额外的收入,多劳多得,一年加起来也有好几万块钱。
紧扣“一村一策”要求,下逢村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并入选2019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目前,下逢村正尝试和周边的产业薄弱村联合,共享资源,继续扩大区域产业优势。
福安市下逢休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许洋洋:准备举办一场半程马拉松赛,在我们这个沿线的这些薄弱村联合起来,对外宣传一下,也带动这些薄弱村的资源(发展)。
在中间村明确方向稳定发展的同时,穆云乡还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原则,打造“一村一品”,鼓励示范村同薄弱村、中间村进行产业链接、协同发展。去年一年,穆云乡便完成了总投资800万元的11个产业项目。
穆云畲族乡党委二级主任科员 郑仁寿:
我们主要通过做优一产,补齐二产,提升三产,促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似的原则,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强村带动、强企联动等方式,促进区域内的各村产业发展。
据了解,在推动乡村振兴“抓两头带中间”工作中,我市按照“试点先行、串点连线成片”的思路,聚焦抓优试点示范村,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示范样板;梳理研判产业薄弱村,率先制定促进产业薄弱村加快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对标提升“中间”产业村,积极学习试点经验做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目前,全市2个试点乡镇已实施产业振兴项目12个,投资1亿多元;15个试点村实施产业振兴项目98个,投资6100万元;76个产业薄弱村实施乡村产业项目197个,流转土地3000多亩,投资1亿多元;带动中间产业村投资3亿元以上,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市委副书记 林志生: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串点成线,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来抓好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福安市全域乡村产业振兴,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探索“福安路径”。
宁德台:郑晓晖 林华祖
快打开抖音扫码关注我们吧!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