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开采,众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女村民成为福乐种养基地的采茶工。
岭头村福乐种养基地麾下的标准化茶叶加工生产基地里,春茶加工生产繁忙。
宁德网消息 (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文/图)
核心提示:
残疾人的就业、生活,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难点问题。福安市溪潭镇岭头村积极探索股份制种养模式,由村委牵头,吸纳残疾人以资金、资源、技术等多形式入股,创办福乐种养基地,同时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左手领工资、右手拿分红”,推进整村残疾人就业,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基地发展壮大后,则切出专门利润,建设福乐家园,免费托养、反哺残疾人,实现残疾人就业、培训、增收、托养“一条龙”运作,成为闽东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大样板。
清明时节,春茶开采。福安市溪潭镇岭头村村民张赛梅,也迎来了“上班”最繁忙的日子。
张赛梅是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村里的福乐种养基地当采茶工已有一年多,采茶日薪70元,仅春茶采摘期间的工资收入就近两千元。而在以前,她基本上是“闲置”在家,收入寥寥无几。去年开春,她家凑了一万元入股福乐种养基地,并安排她到基地采茶,让她有了双份收入保障。
“采完茶,还可以当拣茶工。托基地的福,我也能靠自己的双手增收了!”年已四十的张赛梅一脸惬意。
在岭头村,像张赛梅一样入股福乐种养基地,并在基地中就业的残疾人不在少数。通过吸纳本村残疾群众以资金、资源、技术等多形式入股,合力创办福乐种养基地,并提供就业岗位,岭头村闯出了一条有效推进整村残疾人就业的鲜活路子,实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新农村建设等多方共赢。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