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新闻网消息(吴其文 柳长铃)福安,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闽东中心,环三都澳区域核心区,赛江沿岸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土资源,造就了经济发展位居宁德市第一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第五位、全国著名“南国葡萄之乡”等。
近年来,我市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针对农村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在村级组织全面实施“五要”工程,强化“三资”监管,大力推行“6321”工作规则,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六议三公开两报告一监督”的程序决策实施,培育了象环葡萄、狮子头食品加工、楼下古民居休闲农家乐、溪塔畲族风情旅游等一批农村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路子。
一颗葡萄传佳话
经过多年培育,如今福安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2700公顷,年产量5.6万吨,产值3亿元,造就了几百个年收入近百万元的葡萄专业户,葡萄成为了农民致富的金果,成为了福安市农业的支柱产业。
赛岐镇象环村位于赛江东岸,1984年开始引种巨峰葡萄,是闽东地区巨峰葡萄生产的发源地。近年来,该村实施农村“五要”工程,推行“6321”工作规则,使葡萄生产逐渐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在生产设施上,建立了钢管结构实施大棚,改善了果园生产条件,达到了品质改善、品种调整、产期调节、节本增效、稳产增收的目的,做到了稳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产品生产要求,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亩产值翻番,增加了果农收入,通过了果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打入了“山姆”等高端果品市场。在果园基础条件上,开展了标准农田建设,完善了果园道路和排灌体系建设,建设了果园作业道3310米,排灌渠2600米,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基础设施。在品牌建设上,注册了“象环”牌巨峰葡萄产品商标,开展了精品包装,获得了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享誉八闽。在市场拓展上,开辟了“珠三角”,闽、浙、赣、鲁、桂、湘等市场,建立了营销网络,保障了发展。在生产种植上,积极推广现代“五新”技术,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采取水田起垄、水平连棚架、石柱铁丝网、增施有机肥、病虫综防等措施,推广了优选巨峰等优新品种、石灰碳破眠技术、无公害专用果袋使用、疏花疏果、控产提质、新农药、新肥料、高效电动喷雾器等,加速了该村葡萄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升。在土地利用上,积极开展秋、冬季葡萄休眠期果园间套种蔬菜、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亩增收1000-2000元,同时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肥。
为此,葡萄生产成为该村实施农村“五要”工程、推进‘6321’工作规则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名片,获得了“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全国科普示范基地”、“福建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葡萄村。
一个产业建新村
赛岐镇狮子头村,总人口只有1056人,拥有民营企业7家。近年来,实施农村“五要”工程,村里的重大事项,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必须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6321”工作规则程序实施,使村内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有力推进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狮子头村原是个资源缺乏、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落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贫困村。几年前,陈成贵等5名党员干部牵头出资创办仁升食品有限公司,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带动其他11名党员干部和37名农民投资入股或新办企业,一时投资办企业之风在村内盛起。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1.26亿元,村财政收入1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50元。2010年,赛岐镇被列入全省21个小城镇综合开发试点之一,该村作为工业园区被纳入小城镇建设整体规划中,先后被列为宁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全省首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及省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等。面临这些难得的机遇,村党支部制定了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将党的建设、村企管理、为民办实事、农业生产、环境整治、治安管理等八个方面具体工作按照“6321”工作规则程序实施,村里的事要让村民“知道、参与、做主、监督、满意”。今年,在纳入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之前,为了确保征地工作顺利进行,村党支部启动“6321”工作规则,村委各联系组成员负责所联系户的民情咨议工作,由联系组成员向支部提议,提议结果报镇党委、政府审核批复,然后召开村两委会进行商议整体实施方案,通过党员大会审议,提交村民或户代表大会决议,决议结果报镇党委、政府备案,内容即时公开,让村民知道和参与监督。由于工作到位,目前村内群众对征地工作已形成较一致的意见,为下一步开展征地工作打下了基础。建设工业型新农村,需要一大批懂技术的产业工人。党支部牵头按照“6321”工作规则,组织村内各企业共同出资7万多元,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有意识地培训村民,朝产业工人转型。
当前,狮子头村以实施“五要”工程为动力,以赛岐小城镇综合开发为契机,充分发挥“6321”工作规则的强劲力量,加大力度打造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型新农村。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