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结南国 玫瑰下瑶池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7日来源:今日福安作者:林耀琳 王旺声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今日福安发布时间:2008-07-27 18:28:42

今日福安
   巨峰葡萄亩产30担,这本并不稀奇。但要让亩产1500公斤的葡萄园,串串葡萄果穗保持优良的品质,卖个好价钱,那就不容易了。近日,笔者在福安市溪柄、赛岐等地采访时看到,绿茵茵的葡萄架下挂满了一串串丰盈亮泽的果实,惹得人垂涎欲滴。采取标准化栽培的葡萄园,让果农喜上眉梢。相对于没有采取科学疏果的种植园,每亩增产800至1200元。福安巨峰葡萄正迎来新一轮的改革春天。
  上世纪80年代,福安打破了南方不适合种植葡萄的神化,开始引种巨峰葡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现有葡萄面积4万亩,产量5万吨,年产值2.25亿元,惠及128个行政村、2万户、15万人口,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被誉为“南国葡萄之乡”,这其中的发展,科技这枝“玫瑰”的力量功不可没。

“标准化”农民得实惠

    林成春是福安市溪柄镇溪柄村农民,看着今年满园长势可人的葡萄,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他指着一株结了36条穗的枝条给笔者算了笔账,以这样的挂果率,亩产1750公斤不成问题。让林成春更加高兴的是,不仅有高产量,更重要的是今年葡萄的品质高、价钱好。一棵葡萄树,可以收获6公斤,市场价40.5元,一亩就是7千元收入。
    露天栽培的葡萄能有这么稳定的品质,离不开近年来福安技术人员在葡萄标准化栽培的试用、指导与推广上下的功夫。
    “刚开始种的时候不懂,把穗全部留下来。留得越多,葡萄越不易成熟,树都糟蹋掉了。” 林成春说。“现在好了,有了农业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全村的农民都基本掌握了标准化技术。”
    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李以训介绍,要让农民朋友大面积地接受葡萄标准化栽培,就是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疏果以后,穗形好看了,果粒大又美观……产品一有卖相,价值就提高了。
    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成果影响带动农民,是农技推广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目前福安市已在象环、西门、溪柄村建立了3个巨峰葡萄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总面积230亩。通过标准化生产管理,提高葡萄鲜果质量。特别是大棚避雨栽培,使巨峰葡萄质量显著提高,售价达7-10元/公斤,亩产值8700-12000元,农药使用量减少80%,效益提高1.5倍。目前福安规范化栽培面积将近一万亩,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栽培有4千多亩,预计今年巨峰葡萄产值将突破2.5亿元。               
  
“葡萄协会是我们的贴心人”

    前几年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逐年增大,产量不断增加,葡萄产业化生产中的配套技术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栽培品种单一,成熟期较集中,上市销售时间较短等,将直接影响葡萄果实生产的商品转化率和葡萄生产的持续发展。福安市葡萄协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对福安现有的4万亩葡萄园在克服高温、高湿、病虫严重等诸多难题上功不可没。协会狠抓技术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市、乡、村一体的宝塔型葡萄专业技术队伍。2006年12月16日,福安葡萄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这是我省一年内唯一连获三项殊荣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在市级协会统一领导下,我市成立了8个乡镇分会、13个村级协会,会员达1103人。会员组成涉及政府、科研和科技技术推广等部门,会员中高级农艺师以上职称的有12人、农艺师33人,他们分布在15个葡萄产区,形成了强大的服务团队,充分发挥了“上联政府、中联市场、下联果农”的作用。
    愈来愈多的果农也意识到了存在的危机,他们也在忙着“充电”、“取经”。到目前为止,协会共举办培训班近三百期,培训人数15000多人次,下发资料3万份,编发《福安葡萄》、《福安葡萄病虫情报》200多期,做到了村村有培训,同时在重点村张贴巨幅《福安市巨峰葡萄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要点》,还常常在夜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直播车到各村播放新技术、新成果等科教片。此外,协会也多次邀请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晁无疾教授、上海农科院研究员李世诚教授、中国农学院植保所王忠跃等国内著名葡萄专家前来讲学及现场指导,为福安葡萄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
                                      
抓品牌,葡萄质量得到提升        

     抓品牌,提升葡萄质量,这一切无疑需要科技的力量作保障。福安开展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充分利用全国葡萄无公害规范化病虫害防治协作网术资源和优势,并组建了“葡萄病虫害防治协作网”,采取专家制定病虫防治方案,统一购进优质农药,通过乡镇分会和村葡萄协会“一站式”直接供应会员使用。使葡萄病害得到及时有效防治,降低防治成本100元/亩,确保葡萄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每年召开一次葡萄标准化无公害生产观摩交流会,组织果农代表参观示范基地,开展经验交流与帮扶。积极配合政府打击扰乱农资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引导和督促农资企业规范经营行为,维护果农合法权益。选聘专业技术干部,组建葡萄技术服务队,常年奔走在果园中,及时解决生产难题,使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落实到实处。2006年共有1.7万亩巨峰葡萄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品产地、产品认定,1.5万吨鲜果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福安巨峰”产地证明商标已被受理,获准使用TM。“巨峰葡萄综合标准”通过审定,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地方葡萄行业标准。继2005年选送的欧亚种“高千穗”在北京市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上荣获金奖,并获2008年“奥运水果”推荐果品后,2007年巨峰葡萄又在全国第六届葡萄优质果擂台赛荣获“安全优质奖”。福安还在葡萄科普示范基地举办“葡萄文化节”,评选“葡萄王”、“召开农民技术峰会”、表彰“葡萄明星村”、“葡萄生产先进人物”,促进和带动了优质果生产,葡萄鲜果不仅得到了消费者青睐,而且拓展了市场销售空间,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发展。
    标准化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的运用使葡萄质量突飞猛进,连续三年鲜果样品抽检符合《DB35/T680-2006无公害食品鲜食葡萄》的卫生指标要求。2006年市葡萄基地还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今年该市葡萄鲜果同时打入沃尔玛、好又多、麦得龙超市,每公斤售价都在15元以上。(林耀琳 王旺声)

作者:林耀琳 王旺声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