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福安绿竹(笋)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丁立凡 摄
专家评委对送选笋样进行评选 丁立凡 摄
表彰全市2010年绿竹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丁立凡 摄
厨师烹制绿笋宴 丁立凡 摄
绿竹产业论坛 丁立凡 摄
溪柄黄兰村的薛祖铃获“绿竹笋王”称号 郑望 摄
福安新闻网消息(王旺声 丁立凡 郑望)8月18日,首届福安绿竹(笋)文化节在溪柄镇白沙绿竹科技园区举行。
绿竹是我市的林业特色资源,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我市群众种植绿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全市有21个乡镇种植绿竹,现有绿竹面积5.5万亩,年产鲜笋1.6万吨、竹材10万吨,产值1亿多元。赛江流域和104国道两旁形成了“百里绿竹长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曾赋诗“千里绿竹起黄沙,赛江两岸舞婆娑;不忘时传疾苦声,更喜增财富万家。”盛赞福安绿竹。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绿竹产业,全力推进竹业富民工程,市财政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培养了一支具有较为先进生产技术的科技服务队伍,建设了一批绿竹科技园区和绿竹丰产培育标准化示范片,绿竹笋亩产量从以往的100-200公斤左右提高到530公斤—600公斤以上,并延长了笋期1-2个月,绿竹笋亩产值增加了2000--3000元。
我市绿竹笋盛产于夏秋两季,笋质脆嫩、鲜甜可口、营养丰富,是食用笋家族中的上乘品种。福安绿竹笋已成为福安林业的一个品牌名片。在首届福安绿竹(笋)文化节期间,还举行绿竹笋王评选,共有28个绿笋样入围参加笋王评选,最后评选出优胜奖5个,溪柄黄兰村竹农薛祖铃夺得“笋王”称号。
绿竹(笋)文化节期间,对全市2010年绿竹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还举行绿竹(笋)产业发展论坛,参观白沙绿竹科技园区等活动。市领导陈平玉、陈灼生、尤长铃、林平,市葡萄协会会长林青、市竹业协会会长郭冲、市茶叶协会会长陈成基及省、宁德、福安两级市林业部门相关领导,参加绿竹(笋)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