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红糖,甜了一年又一年的乡情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4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01-24 10:57:51






说起年味儿,其实就是一种情怀!就是人们在劳作一年后,一家人欢聚一堂的甜甜美美。曾几何时,我们盼过年,就是想回家感受甜蜜幸福的味蕾,尤其年味满满的糖香……






糖 香甜的乡情

据《福宁府志》记载:唐宋时期闽东制糖手工业昌盛,所产之糖的品种和质量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制成的糖产品不仅销售省内,还从海路向南洋等地输出。

福安曾是闽东最大的甘蔗产区,明朝盛时,福安境内甘蔗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约5万吨。每年到了农历十一月,甘蔗收成,村庄里连空气都飘浮着淡淡的蔗香。入冬,时值榨糖季节,沿江村庄临时搭盖的红糖坊(当地人称“蔗寮”)四处可见。人来客往,车水马龙,宾客盈门,络绎不绝。福安制红糖,色泽红润、型如板块,又称板糖。板糖作为土特产不单纯是一种食品,它已成为福安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就连当地传统的“红糖面包卷”“红糖蘸粽”“红糖汤圆”“红糖糯米粉团”“红糖姜汁豆腐花”等小吃均与红糖密不可分。现今,红糖馒头、红糖奶茶、红糖仙草蜜,也一一呈现在人们视野。据《本草纲目》记载,红糖性温,有健脾养胃、温中补气、化瘀祛寒、缓解痛经等功效,因此备受女性的欢迎。有人研究甘蔗的成分,证明甘蔗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等。另外,在福安的古法红糖的制造中,还会添加一些贝壳粉之类的纯天然食材,可以在红糖中增加钙、锌等成分,对身体的助益更大。


红糖的种种特殊作用,主要得益于它的天然成分。正宗的福安红糖成色是红里透黄,并有“雪花”暗藏其中;虽然型为块,但入口即化,不粘牙,无苦味。所以,福安红糖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品尝过“甜头”人们的蔗香乡愁。

灶糖 黏甜的记忆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被视为过年的开端,在这一天都有“祭灶”与吃灶糖的的俗习。关于小年吃灶糖背后有着怎样的民间传说呢?据说,这一天灶神(即“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灶王”,是地地道道的厨房之神)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饴糖,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以求给来年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古代祭灶的饴糖,或称灶糖(糖瓜、糖葫芦、糖元宝、芝麻糖等),或称胶牙饧。清文人厉鹗有《胶牙饧》诗:“节物关人意,残年一碟添。蓼花分点缀,粉茧共粘。”鲁迅在《庚子送灶即事》诗中道:“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旧时祭灶,一般多在晚上进行。先到灶边摆上一张桌子,再给神龛上的灶王爷敬香,将灶糖涂抹在灶王爷画像的嘴边,边涂边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寄托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礼毕,人们便将灶龛上涂“甜嘴儿”的旧神像揭下,连同纸马点火焚烧。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早已扎就的灶马和草料一起焚烧升天。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人们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然后,一家人团聚灶台前吃祭灶糖,如意甜蜜喜庆。因为很早以前中国没有糖,直到唐朝以后,才从印度传进制作甘蔗糖的方法。制作灶糖的方法很简单,是把熬好的糖糊糊摊放在案板上,撒上花生仁或者芝麻仁,像擀面条似的擀成片片,再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的,也叫“花生糖”或者“芝麻糖”。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祭灶。民间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宦之家祭灶是腊月二十三,寻常百姓人家是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通常为腊月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从微信上读到一首清代未知姓名诗人的七言诗《吃灶糖》:“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命小儿尝”,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小年祭灶的回忆。

糖食 甜的年味

俗话说:“小年大十五”。传达了一个信息: “年”马上就要到了!


年味渐浓。不由想到一句老话:大人盼种田, 小儿望过年。想起小时侯过春节的“年味”,总是从那糖香中泛起来的。


谈及糖香起年味,炒米糖是福安人的最爱。顾名思义,炒米糖就是把炒米丢到熬成金黄色的糖浆中,加入葱、盐巴、芝麻、花生等香味浓郁的果仁,搅拌均匀后整形切块成糖。这种福安话叫“米稜”的年节食品,风味不甜不腻,非常有嚼头;不软,是比较硬质一点的口感。米稜,一直以来都是福安长辈们“压箱底”的过年零食。千百年来,炒米糖的制作工艺虽然在不断提升,口味也在逐渐增多,但那浓浓的年味、人情味一直不变。


一样承载了不少儿时记忆的年糖,还有芝麻糖、花生糖、方酥糖、红薯饴糖、面糖、姜糖、糍粑豆、糌豆等……福安味脆豆,让每一颗黄豆均匀地裹上糖浆,再加两到三次熟糯米粉包裹。晾干后,一咬嘎嘣脆,那口感其妙的滋味脆脆香、美美哒,绝对是孩子的最爱。无论是米稜,还是脆豆,它们都是用最简单的食材制成,饱含着年节的温馨,也蕴含着老百姓心里最朴素的心愿。从“蔗”里熬出的糖果,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和亲朋好友分享甜蜜的喜悦。

“糖甜甜、桔圆圆,放火炮、大做年。”临近春节,耳边又回响起这句童谣。春节吃年糖是福安人的一个传统习俗,寓意甜甜蜜蜜。每一种年糖都是老福安心底的年味符号,甜了一年又一年的乡愁。



作者:郑望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