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甲辰年,福安寻 “龙”福地!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0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02-10 13:25:50



2024农历甲辰年,生肖属“龙”。龙行龘龘,很多带“龙”的词语成了网络热词。因而,在福安不少含有“龙”字的地名,也成为市民新春“寻龙之旅”的打卡地。从福安市区驱车约25公里,来到潭头镇龙井坑。车停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闽东小九寨”景致。地处交溪源头的两条支流,像“Y”字似交汇于此。峡谷内,磐石卵珠回环连接,涧水飞洒弯曲跌宕,积水之处鱼戏云间……还有那“别有洞天”的石桥孔,如同内敛老者的一张嘴,讲述着龙井坑的沧桑故事……相传,三百八十多年前,先辈“筚路蓝缕”在这地方肇基,过着“以启山林”的自给自足自在生活。也正因此,让龙井坑始终保持着原始风貌。说到龙井坑村名的来历,村民告诉笔者:村头再往上走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个深潭,三面石崖绝壁。每逢雨季飞瀑激流,发出巨响,闪电打雷也都集中在这里。因为先人认为这就是白龙的居所,所以给村子起名叫 “龙井”。沿着那一窟幽深的龙井而上,则是数道自崖壁上飞泻而下的瀑水。这里最大特色就是瀑布特别多,当地人也叫九龙溪。溪南面的山唤作“麒麟山”,麒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祥瑞的象征;溪东面的山名为五谷山,山顶有一个仙洞,洞口常年云雾缭绕,神秘非常。溪涧绿树成荫,碧波盈盈,风景如画。潭头汾洋龙井坑,好似明珠嵌青山。一拱石桥卧溪涧,四面岩壁围深潭。九龙腾珠映翠微,百鸟栖枝鸣叫欢。原汁原味原生态,宜居宜住宜游玩。唐代刘禹锡有诗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镶嵌在 “武陵溪流域美丽乡村景观带”上的龙井坑,已经被列入第一批福建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入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预备名单。地理中什么叫龙?具体说,靠近水的山脉叫龙。溪柄山脉地处龙溪、茜洋溪左右相夹,相传唐人罗隐曾留下“柏柱象熨斗,双龙随溪走”的名句。古代溪柄有龙溪瀑布、虹驾山龙、龙山腰等22景,尚留《樟龙过溪》地方传说。时过境迁,今溪柄镇区所在地还有兴龙居委、兴龙街,沾着“龙”的灵气。不过,“溪柄龙”最吸睛的当数“龙潭面”。龙潭面村位于龙新溪上游,是一个具有280多年历史的纯畲族村落。该村雷姓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从茜洋麻禄坑迁入;蓝姓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迁自松罗月爿山;钟姓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自潭头小坑迁入。辖龙潭面、可坑、盾兜3个自然村, 130户550多人。村口有一座龙王宫,香火袅袅不绝。附近是一片风水林,数棵百年古松傲然挺立,蔚为壮观。阴阴林下便是龙新溪,三个龙潭就藏嵌其涧。上潭呈牛角状,下潭呈圆形,两个龙潭落差十多米。沿荒冈小径,跃过岩崖豁口,便绕至下潭前。在这里,蓦然发现多处摩崖石刻:在一面直立的石头上刻着“泉修觉性庚寅秋同烧香”十个繁体字;近旁不足一米的另一块倾斜巨石上,凸显着甲字形图,上方矩形内刻着“恩膏即施 德化乾坤 清嘉庆乙丑 年四月本处 弟子仝叩立"字样,下方矩形内斑驳的篆书,疑是立字人的名讳;在下方不远处还有一处敛衽收襟的刻字,只是风雨侵蚀严重,只能辨出一个“雨”字来……在龙潭面,一块天然的石头,被刻上了字,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了,它从此便有了文化的力量。下潭水漫过一个豁口,沿着光滑的漕道倾泻而下,跌落到溪涧崖下第三个龙潭(也是龙潭面最大的那个潭),发出轰隆隆的响声。站在山崖上,俯视光影入潭,联想起行云布雨的“龙” 。神龙,它于飘渺的云雾里飞天遁地,育化万物,为祈求风调雨顺的人们带来希望。从康厝高速口下来,沿着302省道周宁方向北行,在闽东水电站分岔路口左转进入小道,向前约二、三公里行程到达象地村。象地位于康厝畲族乡与周宁县交界处,主要以郑姓为主。相传在清康熙三年,郑姓即从福州府长乐移迁此地居住,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传说当时由于有户人家在居住养牛时居然生出了一只小象,因而名曰象地村。象地郑氏宗祠对联:“百丈龙湫,先祖高风照日月;万重崖井,后昆懿德续春秋。”该村最为出名的当属象地龙井。从象地村出发,沿山路行车约两公里,到达祈雨之圣地一一龙井峡谷。步入深谷高壑,一路奇峰怪石姿态万千:神象饮涧、金龟挂陂、蟾蜍爬壁、巨龙探头、鳖精探水、斑虎盘踞等峭石,万兽附形,依形托名,栩栩如生。象地大峡谷自然景观甚多,拥有龙门湖、丹凤双龙厅、龙首崖、龙塔、苏八公沄塔、老鹰岩五龙潭(惊潭、险潭、怪潭、灵潭、响潭)等景点。象地龙井处于悬崖绝壁、杂木丛生之中,井水直流至象地村。龙井里共有3井,最里井根本无人靠近,井里有岩洞称为龙洞。传说在那瀑布群掩盖中的龙洞里,有龙在修行,时常有闪电发光等奇观出现。象地龙井在古时潭水深不可测,长年笼罩在白雾之下,四季不见潭水,向下丢一石块也听不见其响,甚是神奇。山是青麒麟,水是白蛟龙。明朝《福安县志》称其井内之龙 “为显迹岩洞龙王”。象地龙井是福安古往今来一个百姓祈雨之圣地,每年农历大年十一,穆阳、康厝等地群众都会到这里的龙王庙祈雨。龙脉祖,万山神,虎踞龙盘定乾坤。一条象地溪,十步一滩,百步一潭,千步一湾,昭示原始危壑壮美,是猎幽探险的好去处。
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龙之美恶在于身,身之吉凶见于星。五星,即用金、木土、水、火五行把“山峰”进行分类。松罗乡西南部赤溪“木星形”山峰,正是“头园而身直、形直”歌曰:“木星顿笏形差别,是文星”。相传,赤溪村昔曰碧溪。大宋初年,黄爵公世居大梅,一日漫游松罗,见上洋南有龙井,北有狮石,可侣鱼虾友麋鹿,遂肇基东坳。至九世,双牛过溪洪,夜卧无雪,得佳境,徙西岸,历七百载,凡三百户,千四百丁。山罗四屏青葱绕,水通南北紫气来。大自然是位神通广大的导演,赤溪的山水在自然的编排下,演绎得那般的精彩,刚与柔,力与美,在这里都得到淋漓尽致地阐释。谷壑幽静 “木龙居焉”, 深潭瓮、闾山潭、雾龙瀑布、木龙瀑布、龙溷潭、晦潭、印潭、雷暴石、头井、二井、尾井、鸡公岩、海马石……数里之遥,星峰龙法可据。峡谷深切,荫蔽遮天。一是植被丰茂,处深谷之中,满目苍翠;二是谷底深长,落差极大,从赤溪村下至尾潭崖下上千米,五六个落差,低者二三十米,高者七八十米,都十分陡峭,有如斧斫刀削。瀑水打在潭壁上,如珠玉般散开, 跌宕出一幕幕壮美。山不转水转,山水一旦沾上“龙” 气,似乎便有了灵性。天翳欲雨,北岚缥缈,南雾蒸腾,二者相接,必作大雨。如若未接,虽雷不雨。古之大旱,每祈必雨,神乎其神!神在村南,神在龙宫,龙公建宫威名远,五显降福香火兴。见识过请龙祈雨的故里人,对赤溪木龙的传说与神奇深信不疑,崇敬有加。因为心中有神明,便多一份敬畏;心中有祈求,便多一份希望。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