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味人生:一抹辛辣的温暖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3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6-23 19:55:47



老屋灶台的角落里,总搁着一个盛满沙子的陶盆,几块老姜静静躺在其中。它们表皮干瘪,内里却蕴藏着人间最温暖的辛辣。小时候淋雨受寒,奶奶便会抄起菜刀,拍碎一块老姜,切上一块红板糖,扔进锅里滚煮。暗红的姜汤升腾着热气,辛辣中裹着甘甜,趁热一口灌下,暖流便从喉咙直抵胃腹,周身很快便热乎起来。

高台村,奶奶的娘家,也是她幼时奔跑嬉戏的地方。那里的姜田,总在夏至后的晨光薄雾中采收。姜农们挥动锄头,小心地耙开土层,嫩鲜的姜芽块带着泥土的芬芳,在朝阳下泛出黄灿灿的光泽。福安的雨季漫长,姜田排水至关重要,否则极易烂根。世代相传的秘诀是“垄高水低”——姜必要种在向阳坡地,才能孕育出最浓郁的辛辣。

高台村种姜的历史据说有一百多年,舅公常说:“栽姜饲羊,发财人未详”。我第一次随大人踏入村中姜田,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从未见过这般田地:整整齐齐,一条垄、一条沟,层层叠叠,如同筑墙。这里的沙壤土,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佳、有机质丰富,更能保水保湿。表叔说起种姜,条理分明:选种要“壮而不老”,播种前需“晒种催芽”,下种讲究“密植稀播”,苗出则要“培土护根”,施肥则需“薄肥勤施”。原来,这生姜不仅要“富养”,更需“娇养”。

2023年,高台村被评为省“一村一品”(生姜)专业村,这里有独特的小高原气候,地势偏斜坡度大,沙性土壤等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姜芽修长、皮薄、丝少、辣浓、色润等特点,备受客商青睐。高台竹采收的竹姜竖放在竹框里,芽尖都冒出篮框,这种竹姜又嫩又长,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品种了。目前村里种植面积380多亩,亩产超3000公斤,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

市场门口的三蹦子车姜摊总是最热闹。卖姜的老伯麻利地剔去姜皮,露出嫩黄的姜肉:“刚挖的鲜竹姜,条长肉厚汁多!”他边说边“咔”地掰开一块,浓郁的辛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主妇们也不多话,上手一掐,能渗出汁水的才够味。姜上沾着的些许泥土,反倒利于保存。那些被高压水枪冲刷得白白净净的姜,精明的持家主妇们未必青睐。

福安人未必吃得了辣椒的青辣,但一定吃得了生姜的辛辣。姜的滋味,早已深深烙进福安人的肠胃,福安人煮菜多少都要放点姜。早餐拌面猪肝汤一定要多放些姜末姜片,似乎少放上一点就唤不醒福安人的沉睡。夏季的家常菜:绿竹笋炒生姜、牛肉炒生姜,绿竹笋和牛肉的鲜甜与生姜的辛辣在舌尖共舞,那是家家户户的最爱。南湖的老姜鸭姆汤,老姜与鸭肉在砂锅里滋滋冒气,鸭肉吸饱了姜的精华,连骨头都透着暖意。而我们平时吃火锅经常吃的满头大汗,除辣椒之外必定有生姜之功。

母亲最拿手的便是凉拌生姜,这道福安特色的家常菜做法简单:新鲜生姜洗净,顺着姜芽纹理撕成细条,撒点盐用手轻捏,静置片刻后调入醋和糖拌匀,装进玻璃罐存入冰箱,随吃随取。她来看孙子时,总不忘捎上一罐。妻儿都极喜欢,这是她们重要的开胃小菜,更有暖胃温中之效,是民间养胃的食疗良方。

福安的传统红糖作坊,还生产老姜红糖——在熬制红糖时拌入大量老姜末。成品姜味浓郁,热性十足,药食两用。在湿冷的季节,它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有效驱寒暖身,缓解感冒不适,更是女性补气益血的佳品。少了老姜可不行,若用新姜或嫩姜替代,便失其力。一杯滚烫的姜末红糖茶下肚,你会感觉身体从脚底下渐渐暖和上来。

以前我在富春溪冬泳的时候,一上岸,协会老李头便会递一杯姜末红糖茶过来,这是他在家里用大锅熬好,用暖水瓶送过来的,每天他的电动车上都放六七个大䁔水瓶,这是我们每一位泳友的福利,那种温暖不仅仅是来自身体,也是出自内心。

老屋陶盆里那块似乎永远用不完的老姜,它粗糙干瘪的外表下,深藏着人间最朴素的温情。恰似那些不善言辞的亲朋老友,他们的爱意,常常以最辛辣的方式呈现,却总能在寒冷时分,给予你最踏实的暖意。





作者:郑健雄

图片:李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宋诗莹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陈菁婧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