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中国再续“坦洋工夫”茶缘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郑望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5:22:44


福安工艺茶冲泡吸引许多外国朋友

     福安新闻网消息(郑望)近日,从国家质检总局传来消息,坦洋工夫、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产品,被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列入与欧盟的地理标志合作协定谈判的地理标志产品清单。这意味着上述4个产品有望成为中国与欧盟互认的地理标志产品。据了解,此次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议是根据产品知名度、出口情况、经济效益、质量技术要求等原则对拟纳入协议的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协商。福建省入围产品数居全国第一位。坦洋工夫等4个茶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清单。在欧盟市场上享受原产地的法律保护,有助于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知名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效推动闽茶产业快速发展。根据谈判规则,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将在欧盟各成员国家中得到保护,如产品在欧盟市场被假冒或侵权,欧盟将依照地理标志专门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销往欧盟的“北路茶”

   在清代之前,武夷茶已有往蒙古进行“茶马互市”并有少量进入蒙古和俄国、欧盟,赢得了欣赏与赞许。民国《崇安县志》载:“清初,本县茶市在下梅、星村,道咸间(约在1821~1860年,有人说在光绪元年,即1875年)下梅茶市转赤石,下梅废,而赤石兴。红茶青茶向由山西客,俗谓之西客至县采办,运赴关外销售。”这一时期,福安茶叶多先集中在崇安,肩挑过分水关入江西河口镇。从崇安到河口的路程有280里,肩负茶箱重担的挑夫至少也得5~6天才能到达。由于路途远,远行极不方便,又增加运费和关卡税收,给茶叶的远销带来不便。由此,福安茶运抵下梅、星村后大都销售给崇安的茶行,再由他们向北转运俄罗斯。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北路茶”。

    清朝嘉庆年间,清政府限制俄商到京贸易,中俄贸易统归在双方边境的恰克图。1727年中俄在此鉴定了《恰克图条约》,以此城为国界。旧城归俄方,仍用恰克图名称;中方只好在自已的国境上建新城,取名“买卖城”。后蒙古国成立,“买卖城”改名“阿尔丹布拉克”。当时恰克图成了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陆上码头”。据史料,1638年,俄国大使斯坦尔科在中俄边境恰克图从蒙古商人那里换得闽茶60斤献给沙皇。晋商们抓住这一商机开辟了一条运送闽茶到恰克图的万里茶路。这条茶路,全程经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蒙古、近5000公里。《清稗类钞》记载:“有车帮、马帮、驼帮;夏秋两季运输以马和牛车为主,每匹马驮80公斤,牛车载250公斤,由张家口至库伦马队需行40天以上,牛车需行60天,冬春两季由骆驼运输,每驼可驮200公斤,一般行35天达库伦。然后渡依鲁河,抵达恰克图。骆驼或车皆结队而行,每十五驼为一队,集十队为一房,每房计驼一百五十头,马二十匹,自二十人赶骆驼,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茶叶贸易繁盛,茶叶之路上驼队,经常是累百达千、首尾难望,驼铃之声数里可闻。”在这条商路上挑夫、货船、车队、马帮。驼岭络绎不绝,绵延万里,蔚为壮观,号称“万里茶路”。

    这条茶路的中国部分大多数由华商负责,有趣的是这些茶商却由不产茶的山西人担当,俗称“晋商”。清代晋商是最具强势的商邦,它占据了中国半部地势,不但把武夷“旗枪”作为挣取外币的武器,而且在国内到处开茶庄,通过贩卖、流通茶的窗口,开设镖局、票号,运筹着“汇通天下”的金融业务。由于晋商本来就有和蒙古、俄国贸易的基础,得到清政府公开允许后,便积极利用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开展对俄贸易,并将此路延伸到欧洲,其中主要茶叶,俄国部分则由俄商负责。茶叶到达恰克图后,俄商们将茶叶贩运至雅尔库兹克、乌拉尔、秋明,一直通向遥远的彼得堡和莫斯科,闽茶中俄茶这条运销艰辛路始于明清,盛于清代,衰于日本侵华战争。

[1] [2] 下一页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郑望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