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就医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事。我市不断创新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手段,推动分级诊疗改变村民“小病拖、大病藏”现象,切实以乡、镇带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
8月23日,在城阳镇瓮窑村第四卫生室,医生曾铃光正为村民进行针灸理疗,诊室内还有不少已在接受治疗的村民,这里细致周到的医疗服务让他们不再舍近求远,更愿意在“家门口”就医。
村级卫生所是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络的“网底”,近年来,随着我市村卫生所一体化管理的持续推进,各村医疗条件得到大幅提升,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等功能室一应俱全。
现在装修很好,设备很齐全,还有做雾化、心电图等等,曾医生的服务也很好,对每个病人都很细心、很认真,技术也很高明。
我们瓮窑村常住人口有3000多人,以前我们卫生所条件比较差,服务项目比较少,来我们诊所看病的病人也比较少,自从开展一体化服务以来,上级部门对我们诊所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方面的支持,让我们的诊所服务覆盖面更广了,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服务的病人也更多了,我们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多年来,我市把全面推进村级卫生计生室标准化建设作为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来抓,新建或改建村级卫生计生室,并严格按照福建省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确保房屋、外观标识、设备设施、乡村医生“四到位”,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为广大群众织牢生命健康防护网。
近两年,我市加大对村卫生所的资金投入,每年约1200万元,我市有207个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服务。
同时,我市各卫生院也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条件,引导优质资源下沉一线传帮带,并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05个,签约覆盖群众30万余人,各类重点人群覆盖率达70%。
对预防接种室、中医馆进行改造,并添置了骨密度仪、肺功能仪及24小时心电图等设备,更好地提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同时,我们还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全科医师为基础,乡村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协作下,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服务,年门诊量从2020年的五万多提高至现在的八万多,做到了慢性病、常见病在卫生院能得到及时解决,减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我市还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模式,激发基层医疗机构活力,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就医。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强化医务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对急危重症的识别,诊疗当中发现急危重症的患者,我们通过双向转诊系统操作及时的转至上级医院,上级医院也会给予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及时的救治。
下一步,我市卫健部门将继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调集多方资源,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做优做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推动人才、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向守护群众健康领域聚集。
接下来,我们将逐年提高乡村医生待遇,计划每年增加200万元,进一步提升全市乡村医生薪酬待遇和医疗风险保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
记者:陈晓峰 宁德台 雷雨辰 林群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