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特别爱琢磨问题,爱钻研技术的人,从来不怕困难和挑战。”“他很热爱学习,工作之余还主动学习了很多新技能。”“他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但却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实现。”……在福建闽东电机有限公司同事们都这样评价叶宗贤,高度赞扬他,“像他这样的人,干什么都能成功。”
这样的高评价来自叶宗贤从未停下脚步的学习。1990年中专毕业的叶宗贤来到闽东电机厂,在车间生产线上从事画图、基础装配等工作。刚开始,他对电机设备实操等知识知之甚少,便整天对着电机设备忙活。班中,他虚心向车间师傅学习,请教问题;班后,再仔细记下心得体会,温故知新,每天总是早来晚走,在生产车间加班加点早就成了家常便饭。他自知自己学历不足,便主动进修大专、本科学历,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手工画图到电脑制图,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
在从业的33年中,令他印象最深是1992年,那会儿刚参加工作没几年,他所在的九车间原本主要生产冲压模具,因调整,模具要集中转移到闽东电机十厂生产。“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要用什么新产品来维持车间生产。”叶宗贤回忆,经一番调研后,厂里决定研发小型多功能木工机床,但因当时企业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生产该产品对他们来说考验更大了。
“那会儿真叫‘白天不懂夜的黑’,没有前车可借鉴,只能通过摸索和以往积累,大胆创新,期间遇到很多问题,例如零部件加工后变形、燕尾槽加工缺乏成型刀具等等。”叶宗贤说,通过技术攻关,经过1年多的研发试制,小型多功能木工机床投放市场后,得到许多客户认可,产品很快形成大批量生产,在九零年代,一台设备都能卖到一两千块,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攻关贵在坚持不懈,贵在不断改进,更贵在团体合作。”叶宗贤坚信“一个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近年来,在研发新产品项目中,叶宗贤和团队伙伴们直面挑战,敢于突破,克服种种瓶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先后完成了30多项新技术与技改项目,已取得专利10项,发表论文3篇,为公司赢得了40多项荣誉。如研发的高效节能水泵增产扩能技改项目,被评为省优秀技改项目,并获省电子信息集团“技术创新二等奖”;研发的年产30万台EM高效电动机产业化项目,为中央预算项目,获省电子信息集团“技术创新三等奖”;研发的年产20万台超优高效电动机技改项目,获省电子信息集团“技术创新三等奖”;参与I系列智能电泵作品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们还采用3D印成型技术,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在高效率铝壳电动机加工工艺中,创新性采用自动冷压内涨胎定位双止口同时加工技术,减少多道工序,提高产品同心度和生产效率,得到同行业公认和推广。
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电磁方案优化,精确设计电机工作点及效率点,提高电机效率。在提升水泵电机产品效率上,创新性采用变速驱动技术,取代传统异步电动机恒速驱动能效低的缺点,使得产品节能效果显著。自冷却油泵电机等10多项专利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累计实现产值2.6亿元。
叶宗贤还通过“传帮带”,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既能画图做设计,又能动手做产品的实践性技术人才。同时,还担任省青年创业持证导师,辅导的创业青年纷纷取得不俗的创业佳绩。他先后获得“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2023年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等荣誉。
谈及未来,叶宗贤表示,要一如既往完成好本职工作,牢记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儿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自己和团队的不断钻研和创新,电机产品有更大进步,性能有进一步提升,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争取能够应用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中。
记者:郭杨贞
图片:吴其文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