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汉文化“破壁”现场!这场活动让孩子们秒变“小传人”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3-31 16:31:42



3月30日,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开展以“畲汉融和 传承非遗”为主题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霏霏春雨未能阻挡孩子们的好奇与热情,他们早早地齐聚校园,期待着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福安博物馆
上午晨雾未散,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和实验小学阳泉校区的50多名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彭家洋村畲药生态园采摘乌稔叶。乌稔叶是制作畲族传统美食乌米饭的重要原料,孩子们化身“小小畲药师”,穿梭在乌稔树林间。带队老师钟幼雄耐心地讲解:“乌饭制作技艺已列入省级非遗,每道工序都是活态的文化基因库。” 在熹微晨光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乌稔叶的生长习性和采摘要点,还感受到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后续制作乌米饭做好了准备。

乌稔叶_20250331105822

回到校园,一场精彩的表演正在等待着孩子们。宝塔茶表演以其独特的茶艺展示,让师生们领略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秋瑾》表演则通过生动的演绎,展现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激发了学生们对红色文化的崇敬之情。
实践操作环节中,钟老师亲自指导学生们进行乌米饭的制作。从浸泡乌稔叶、淘米,到蒸煮、搅拌,学生们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一步步完成了乌米饭的制作。同时,学生们还参与了奶茶制作,通过亲手调配奶茶、分享品尝,进一步了解了茶文化。此外,学校还安排了茶文化讲解,让学生们对茶的历史、种类、功效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两校学生

 

期间,学生们观看了“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福安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成果展。通过展览,孩子们了解了福安市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保护成果,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此外,实验小学阳泉校区本草科创社团缪锦星老师,现场教授学生编织中药香囊和制作本草手工皂等,通过文化传承的创新诠释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表示,“每株草药都是会说话的史书,活动实现了“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的转变。   

          
最后,师生们共同食用了自己亲手制作的乌米饭,品尝着劳动的成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在实践中学习了畲族传统技艺和茶文化知识,还通过参观展览、制作文创作品等形式,深入感受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实现了畲汉文化的融和与传承。
微信图片_20250331105156
本次教育实践创新活动的成功举办,为福安民族实验小学的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还激发了师生参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热情,提升了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普四

记者:李广

图片提供:福安摄影家协会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