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湖村 | 产村融合“化蝶起舞” 文旅植入“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6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5-06 10:59:40









铁湖村距福安市区南部4公里,位于富春溪畔,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园林特色村,全村236户1068人。近年来,铁湖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围绕“五大目标”,坚持产村融合,按照“强产业、兴文旅、美生态、善治理、富村民”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畲村,走出一条产业发展步子稳实,人居环境底子厚实,村民生活日子殷实,村庄“化蝶起舞”,产业“华丽转身”,具有“铁湖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多元驱动“强硬核”

发展底蕴“厚”起来








产业兴旺,乡村才会焕发生机。铁湖村以富民强村为导向,以多元化,多类型为取向,围绕群众真受益,真见效,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兴产业,建项目上。

——兴产业,在“特”字上下功夫。立足乡土资源,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让地生金,让树生财,靠山吃山唱山歌。“土有根”:发动村民沿溪、沿路、沿村、种植收入多、见效快的绿竹带,全村现有156户村民种植绿竹200多亩,每年绿竹笋一项户均增收2万多元。“特有品”:着手兴建200多亩的畲药生态观光园,第一期种植畲药30多亩,共种植桑树1000多株,金银花1000多株,乌稔树2000多株。“产有链”成立“铁湖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和“生态园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联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扎牢联农带农链条。该村依托铁湖工业园区的优势与幅射,驱动产业与就业双引擎,带动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发展,引进3家铸钢厂,3家板材厂,2家汽车旅馆,1家货运站、1个加油站并接二连三办起12家餐饮店,成立5个电商团队。全村现有130多村民在工业园区务工就业,月收入4000多元。产业富农、联结助农、互助惠农、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202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8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







 ——上项目,在“强”字上求突破。项目是发展的“底蕴”与“后劲”,也是振兴的“支撑”与“硬核”。铁湖村抓住新一轮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有利契机,通过群众自筹、入股、社会资本注入、向上争取资金补助等办法,加快上一批有特色,后劲足,带动能力强,致富见效快的畲药生态园、亲子研学基地、休闲避暑山庄、特色民俗演艺基地、畲族特色一条街等项目。项目建成后,村集体经济可增收12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00多人,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有力促进该村从地理优势,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文旅打造“新引擎”

美丽经济“旺”起来








文旅融合催生特色经济。铁湖村积极探索农旅互动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以文旅新业态塑造发展新优势,通过文旅植入打造特色经济“新引擎”。

——巧植入,在“好”字上有创意。有文化才有灵魂。铁湖村不断挖掘畲族文化特色底蕴,从渐进式、巧植入的角度,打造“记住乡愁·最美畲乡”样板村。“引进来”:该村成立畲山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聘请畲族习俗省级传承人钟石木、雷寿玉为铁湖村畲歌传承点创办人,开设畲族文旅每周一台戏,吸引闽东各地畲语畲歌学员到铁湖村“每周一歌”,采取线上线下教唱结合,微信抖音互动传播,推广宣传,扩大影响。“建舞台”:投资30多万元建设“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自编自演《山哈生来爱唱歌》《畲山喜鹊岭茶歌》《我爱畲乡好地方》《畲乡最美金凤凰》《畲歌唱响新时代》等畲族歌舞吸引周边县市游客前来观看学唱,拉动人气,提升经济。







——精提升,在“融”字上出妙招。文旅融合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体验一种不同的文化氛围,感受特色文化魅力,让游客在一来一往间领悟农耕生活的多元参差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铁湖村以“文旅+公司”“文化+大观园”“文旅+畲家乐”等模式,推动富民产业与特色文化相融合,发展农耕文化、民族风情、质朴畲乡文旅新业态,新场景。一方面,重点打造畲族文旅产业大观园,呈现“一台戏”(铁湖之夜歌舞晚会),“一传承”(凤凰山火种民间信仰及源流文化),“一歌台”(畲族灯光喷泉音乐水中歌台户外大型教唱),“一篝火”(畲族篝火互动体验),“一篇章”(“全家福安”畲族服饰形体秀展示),让村民与游客互动,原生态与新体验交融,形成“养眼、养心、养身、养情”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创办畲族民俗馆,凤凰霓裳馆,畲族特色婚礼体验馆,“那山那海”产品展示中心,畲族特色产品一条街,让村民做美食,做买卖,让畲家阿妹当导游,一路欢歌一路游,全力打造“全时+全景”文旅格局。



环境增添“美颜值”

魅力畲村“靓”起来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铁湖村坚持塑形与塑魂并重,改造与提升并举,全力打造“看得见绿,望得见水,留得住人,兴得了业”的特色畲村。

——齐发力,在“治”字上见真章。铁湖村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理念,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亮颜”行动。“引领干”:村两委从加强凝聚力,战斗力入手,打响人居环境整治“当头炮”,通过“互学互看互比”查找不足,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带头干”:全村31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扬“跟我上”风格,全力“治脏”,着力“治污”,重拳“治乱”。“自觉干”:党员干部走在前面,干在前头,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改造坡屋及立面整治156户,让全村群众看到整治前后的明显变化,主动投入整治行动,发自内心并齐心协力提升人居环境,着力打造小景观、小庭院、小广场、小花园20多处,切实做到整治一处,整洁一处,靓丽一处。







——创亮点,在“美”字上展魅力。铁湖村以实现“净化、绿化、香化、亮化、美化”为目标,通过集体拿、群众筹、乡贤出、多元发力、破解“资金瓶颈”。通过花小钱、重实效、就地取材、栽花种树、铺设花坛、修起栈道、铺设村道、建起聚缘湖灯光秀景点,打造休闲避暑小木屋,建造宜居花园式庭院,打造“有看头、有玩头、有念头”旅游打卡地。如今走进铁湖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庄道路,充满气息的斑斓彩绘,惬意舒适的农家小院,别有风味的畲村风情,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亮点纷呈。



善治注入“幸福色”
民生福祉“乐”起来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铁湖村按照“善治、聚力、共建”的工作思路,建好“最小单元”激活“内生动力”。

——同心圆,在“和”字上拓内涵。“和”是团结的黏合剂,是交融的纽带,一个“和”字凸显时代鲜明特征。铁湖村注重在乡村治理中创新“家庭和睦、邻里和乐、事业和顺、生态和美、村庄和谐”的“五和内涵”,倡导村民互敬、互爱、互助、互帮、和睦相处,竖起“五和”文化墙,拔除陋习根,筑牢文明魂,推行移风易俗,拓宽自治平台,创办“和事堂”,营造“村里的事是大家的事,大家一起想一起办”的人人参与,人人共建氛围,实现该村多年来无邻里纠纷,无打架斗殴,无吸毒,无上访,无违章搭建“五无”现象,一幅长治久安,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零距离,在“暖”字上显温度。民生期许殷殷,打造宜居宜业和美村庄,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铁湖村注重民生“小切口”,提升村民“获得感”。党建“增力量”:开展“三比三拼”(比觉悟,拼履职尽责;比服务,拼工作成效;比能力,拼群众口碑)活动,促进村两委一班人和全村15位返乡创业大学生,23位退役军人在共建美好家园行动中走在前、干在前。功能“大提升”: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功能大提升,让群众办事没有距离感,党群服务中心变成村里最有温度的地方。实事“健步跑”:通过“支部领办,群众参与”方式,不断加快民生实事项目进度,已建成畲族博物馆,畲族文化传承点,畲歌大舞台,孝老食堂,凤凰台,结缘湖,村自来水工程,铺设村道260多米,建成1000平方米村文化广场和标准停车位。一个个冒热气,接地气,得人气的民生项目,一处处生机勃勃的新举措、新变化、新气象、正在汇聚成乡村振兴的“铁湖篇章”。【课题调研:梓树、剑平、诚锐】









来源:福安乡村调研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