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村 闽东日报资料图
春茶采摘季已接近尾声,位于坦洋村的全国首个5G智慧茶园里仍然是满目青翠。采下的茶青历经晒青、搓揉、发酵、焙干、筛分、拣剔、复火、官堆共八道工序,方可制成“坦洋工夫”红茶。
坦洋茶山 闽东日报资料图
传统茶园的巡视浇灌施肥多靠人工,费力耗时,效率不高。借助5G、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农业核心技术,坦洋村智慧茶园的生产环境实现可视化,病虫害信息自动监测采集上报,一体化水肥精准灌溉。如此,既减少了农药使用,又可节水省肥。
— — — — —
福安市坦洋茶场的农垦5G智慧茶园控制中心 陈泓 摄
坦洋村智慧茶园综合管理平台建成投用以来,茶农的活少了,茶园管理效率倍增。福安市农垦集团坦洋茶场场长郑明星说:“有了遍布茶园的智能设备,我们只要打开电脑或手机,茶园的天气、土壤、虫害等信息及茶树生长情况一目了然,为科学开展农事活动提供了依据。”
在坦洋茶场工房,制茶师示范揉捻茶青
俗语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坦洋村距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不过十余分钟车程,当地茶农借助这个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近年来引进金观音、黄观音、丹桂、黄旦等优良品种,推行生态立体种植模式,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陈雅芳 吴庆堂 供图
今年的清明茶采完后,茶农林正锦为茶树施用了有机肥,这是他从省茶科所专家那学到的种植经验。“有机肥相比化肥的价格高一些,但一年只需施一次,加上省下来的除草剂费用和人工管理成本,算起来赚得更多。”林正锦说。
茶科技赋能茶产业,
让越来越多的茶农
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2012年,坦洋村的
茶园面积、茶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
分别为
3492亩、3400万元、12465元
2022年
这三项数据分别增长至
4911亩、2.5亿元、31695元
坦洋村夜色 陈雅芳 吴庆堂 供图
做好“三茶融合”文章,产业是基础,科技是引擎,文化是灵魂。社口镇镇长陆绚说:“进入新时代,坦洋工夫茶再度崛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更加有责任对坦洋工夫茶文化加以保护、传承、发展。”
茶苗基地 李郁 摄
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坦洋村持续完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研学路线,修缮了碉楼、真武桥、丰泰隆茶行等历史建筑,新开辟坦洋工夫文化展示馆,新建登山步道、生态观光茶园等,全景式展现坦洋工夫茶百年历史的脉络。而在新开业的文旅商店里,游客还能品尝茶香浓郁的新式茶饮、茶点,选购设计精美的帆布包、香囊等文创产品。
陈雅芳 吴庆堂 供图
陆绚表示,茶是坦洋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镇村两级将坚持“村、人、茶、文、旅”五位一体有机结合,以打造富裕、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新坦洋为目标,在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上争当“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