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福安市溪柄镇斗面村,我眼前这座不起眼的老房子就是革命战争时期闽东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地点,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重温闽东革命故事,感受当年革命斗争的艰难。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柏柱洋为指挥中心的工农武装暴动席卷闽东大地,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政权领导机关,以统一领导闽东全区的革命斗争。
1934年2月,福安中心县委在城阳乡日山村召开大会,当时有闽东北苏区各县区的领导干部200多人参加,这次会议就叫“日山会议”,会上宣布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筹备处。不久,闽东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柏柱洋举行,宣告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会上马立峰当选为主席,叶秀番为副主席。
闽东苏维埃政府下设组织、土地、财政、粮食、军事、肃反、交通等七个部门,先后下辖福霞、安德、福寿、霞鼎、宁德、安福、连江、罗源、周墩等9个县苏维埃政府,42个区苏维埃政府,80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
在闽东苏维埃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同时,还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小学。闽东苏区形成了以柏柱洋为首府,以福安为中心的红色区域,呈现出“五百里红色政权”的兴旺景象。
1934年4月,在闽东的农民运动正在迅猛开展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封是福建临时省委代理书记陈之枢发来的电报,叫叶飞立即回福州报到。
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代理书记陈之枢被捕后叛变了,发电报诱骗叶飞回福州。叶飞不知道这情况,从赛岐乘船出发,当晚到达三都澳的一家诊所,这家诊所是我们的交通站,这个诊所的医生丁立山是党员,他告诉叶飞陈之枢已经叛变的消息,叶飞明白过来了,没有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知晓重大变故的叶飞立即返回福安,紧急通知中共福安、连江中心县委切断与福州的联系。至此,闽东地区党组织失去了上级的联系,面临独立斗争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连罗县委派出魏耿等人来到柏柱洋,转达连罗县委和原省委组织部长苏达的意见,觉得必须统一联合行动。1934年6月,在柏柱洋的采花桥村召开联席会议,大家一致同意建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统一领导闽东的斗争,并由苏达担任特委书记,委员有叶飞、马立峰、詹如柏、曾志、阮英平、阮仓、林孝吉。
这里就是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机关旧址,这个标语“拖枪来归者,杀匪首来者,一律重赏”,是1934年苏区沦陷后国民党反动军队留下的,这也见证了当年革命斗争的惨烈。
就是在这样的血雨腥风中,叶飞、曾志、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等一批优秀共产党人在这里领导着方圆1.1万平方公里、近100万人口的闽东苏区,与国民党反动当局进行殊死斗争,抛洒热血。在敌重兵“清剿”之下,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把闽东苏区发展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前,与中央苏区并存的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有力策应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为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
近年来,柏柱洋人民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充分挖掘红土地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先后完善建设了红色旅游公路、茜洋溪水利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和柏柱洋革命旧址、红军学堂、红军食堂、斗面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把楼下村古民居建成文明实践“新课堂”,在节假日定期开展红色文化旅游活动,组织游客重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唱红色歌,近三年共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红土地文化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不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具有溪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宋诗莹 阮珊妮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在看”↓↓↓